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811西方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习惯是人生伟大的指南
【答案】这是英国哲学家休谟的观点。“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是休谟对他提出的“归纳问题”的解决方法。他否认了经验可以给予我们因果关系的必然性,认为“习惯”是因果关系的基础,因果关系是心理习惯的产物,这是一种自然主义的解释。若没有习惯的影响,那么我们除了当下呈现于记忆和感觉中的东西以外,对于其它所有的事实一无所知。这样一来不但一切行动无法开始,而且思想也难以进行。“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说明我们的经验是有益于我们的,并且使我们期待将有类似过去的一串事情发生。根据经验而来的一切推论都是习惯的结果而不是理性的结果这种解决符合经验论的原则,但不能令人满意,因为他最后诉诸的是常识而非哲学,并且因果问题仍然没有定论。把因果关系理解为主观性的习惯联想,启发康德建立先验论的因果观。
2.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
【答案】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精神的范畴形式,是自在自为的理念、无所不包的全体和无限的实在,又称“绝对真理”、“绝对精神”。它存在于自我发展和实现的过程之中。绝对理念作为上帝的形而上学复本,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真理的最终实现。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理念是能动的自我,它外化于自身又回到自身,具有内在目的和理想,是生命理念与认识理念的高度统一。绝对理念这个概念把逻辑学、本体论、形而上学和伦理学四者结合起来。
3. 指代
【答案】指代是指观念符号的一种逻辑功能。在奥康看来,记号即“它们一旦被理解,便产生出关于某种其他事物的知识”。观念符号属于记号,而观念符号的逻辑功能可以分为指代与指称。指称是指符号自身具有的代表功能,指代是指符号在命题中才具有的代表功能。有指称功能的符号也有指代功能,但是有指代功能的符号不一定都有指称功能。奥康认为,通名有指代功能而没有指称功能,而专名兼有指称功能与指代功能。因此,奥康认为共相只是对个别事物的思想上或概念上的指代。
4. 偶性
【答案】偶性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与本质相对应的专门术语。它主要有三层含义:①虽小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却是事物固有的、不可分的特征; ②事物的暂时性的、不固有的属性,其有和无并不影响事物的自身同一性; ③实体之外的所有范畴都是实体的偶性,它们只能依赖于实体而存
在而不能独立的存在。在此种意义上,偶性也是本质性的。
二、简答题
5. 简述奥古斯丁的“基督教才是真正的哲学”的思想。
【答案】奥古斯丁的“基督教才是真正的哲学”的思想是指,奥古斯汀否认世俗哲学家将人类智慧当作幸福的观点,而认为只有基督教才是真正的哲学,因为他认为基督教不仅同其他哲学一样以幸福为目标,还定义了真正的幸福,且提供给人们一条达到幸福的唯一正确途径。
(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不同于现实的哲学。
①在奥古斯丁的时代,人们普遍都认为,哲学是用来解答如何取得幸福生活这一问题的。在奥古斯丁看来,幸福是上帝赐予的福分,只有被上帝拯救过的人才能得到幸福,只有认识并践履上帝智慧的人才能被拯教,只有《圣经》的作者才是真正的哲学家,也只有基督教才是真正的哲学。
②奥古斯汀认为基督教同一般人所谓的哲学的区别是“真正的哲学”与“现世的哲学”的区别。奥古斯丁否定了世俗哲学家把人类智慧当作幸福的观点。他认为哲学家的智慧只会产生各种意见纷争,从而远离幸福的状态,是“现世的哲学”。
(2)真正的哲学可以利用现世的哲学。
奥古斯丁并未完全否定现世哲学的价值,认为真正的哲学可以利用现世的哲学。
①真理不是哲学家本人的发明,而是上帝恩赐予人类的财富,但是却被“邪恶不正当地奉献给恶魔”,基督徒“应该取回它们,用于传授福音”,基督徒可以合法地使用异教徒的精神财富。
②现世哲学要经过改造之后才能被利用,而非溺于现世哲学著作。因而,奥古斯丁可以站在理性辩护主义的立场对古代的文化遗产进行批判地利用和吸收,以建构他的基督教哲学。
6. 评析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观点。
【答案】“人为自然立法”是康德哲学的一个根本精神。
(1)含义
“自然”是指现象界,“法”是指人类理性利用范畴加之于现象界之上的规则。康德认为纯粹数学、纯粹自然科学之所以可能,就在于主体具有先天的认识形式。当对象刺激人的感官时,人的感性直观能力开始活动,形成对外物的表象,并以先天的纯直观的形式对这些表象进行整理,形成感性经验。然后,知性能力进一步把感性经验进行综合统一,把自身先天具有的范畴与感性经验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知识。人的先天认识形式是普遍必然的,保证着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2)评价
康德的这一思想被称为“哥白尼式革命”,其意义在于使“客体”服从于“主体”,规定人在自然界的中心地位,提升人的地位和价值。但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反复的矛盾运动。
7. 简述爱尔维修的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观点。
【答案】爱尔维修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人的一切差别都是后天获得的。因为人都是自
然界的生物,人人都具有同样的身体结构,都有肉体的感受性。所以,人的智力是天然平等的,具有的认识事物的能力也是同等的。同样,人的本性既不善也不恶,人们的智力差别和道德上的善恶都是后天形成的,即由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不同教育造成的。因此,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
(1)人是教育的产物。
他认为人生而平等,表现在人的智力是天然平等的,具有认识事物的同等能力。但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力。他认为,智力的差别是由于人所受的不同的教育而产生的。爱尔维修的教育,含义十分广泛,不仅指教师在一个地方对于学生的系统的影响的总和,还包括社会上一切用以教育人的东西。
(2)人是环境的产物。
①内涵
爱尔维修的“环境”不是自然环境,而是社会环境,是指影响、熏陶人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即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及所接受的教育等。他认为社会环境对人的智力和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他提出“人是环境的产物”,即人与人智力和道德上的差别是后天环境造成的。
②政治、法律和教育
在社会环境的诸因素中,他认为政治法律制度和教育是其中最主要的社会因素。他认为政治在社会环境中起决定作用,法律关乎民族的兴盛,而教育是最强大的力量,能改变不合理的政治。由此,人是环境的产物也就是指人是政治法律制度的产物。
(3)人的观念决定环境。
他认为,法律的完善和不完善完全取决于立法者,立法者的愚昧与无知造成不完善的法律; 反之,则形成完善的法律。可见,法律的完善与否是与人的理智的进步程度相联系的。这就是爱尔维修“人的观念决定环境”、“意见支配世界”的观点。这一观点与“人是环境的产物”是矛盾的。他求助于少数天才人物,以解决这一矛盾。
8. 简述智者运动的意义。
【答案】智者运动对古希腊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
(1)积极作用
智者运动对传统观念的批判的范围和影响更加广泛,把对神话世界观的批判引向社会政治领域,把哲学的主题由原初的“自然”转向人事。他们从相对主义出发,对传统的宗教、习俗、道德以及建立在他们之上的制度进行批判,要求它们辨明自己的合理性。如果没有智者运动,早期希腊哲学难以继续深入发展。
①智者否认认识的可能性,迫使哲学家进一步寻求认识的标准;
②智者抨击传统道德,迫使人们反思道德的基础和准则;
③智者抨击传统的宗教信仰,迫使思想家认为有必要提出更圆满和更纯粹的神的观念;
④智者批评国家和国家的法,必然引起人们加强对国家和法律的研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