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50人文地理学之人文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农村聚落体系

【答案】农村聚落体系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村庄和集镇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农村聚落数量众多,规格不一,分布地域不同,职能和特点各异,根据其人口规模、经济职能、服务范围等因素可将一定范围内的村镇划分为若干等级,等级越高,规模越大,其影响地区越广,数量则越少,不同等级的村镇问往往存在着紧密联系,从而在空间上构成一个具有一定特点的村镇体系。分析研究村镇体系的合理结构与空间布局,对村镇规划有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刺激扩散

【答案】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这种受某种文化现象的刺激作用,为适应当地情况,使改变后的该文化现象得以传播称刺激扩散。例如,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土著人,因温度低无法经营农业,只靠狩猎为生。后受南部草原上驯养牛、羊的刺激,开始驯化只能在当地生存的驯鹿,结果获得成功,当地土著人就由狩猎转向放牧驯鹿为生。

3. 客家方言

【答案】客家方言在汉语方言中出现较晚,而且有其特殊原因。客家的先民也是北方的汉族居民,虽然汉民南迁亦始于东晋,但形成特殊的客家方言还是宋代以后的事。因为这时南方各地,特别是条件较好的地方,多己被早来的移民所占据,后来的移民或居于边缘山地,或与早先来的移民杂居。当时户口上称后来移民为“客”,早来定居者为“主”,因而出现了“客”或“客家”之称。由于山区的闭塞,主客社会上的封闭形成了主客语言上不同。加上后来一些主客之间矛盾,有的地方客家人重新迁移,形成了客家方言的特殊分布区,既有相连成片的地区,又有较多的语言岛。集中分布区位于粤东、粤北、闽西、赣南。

4. 新型城镇化

【答案】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5. 旅游动机

【答案】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心理需要有两种:即探新求异的积极心理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心理。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除有个性心理因素和个人因素外,还有某些外部因素。

6. 乡土文化区

【答案】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具体指某一地方、区域的教育、科学、文艺等精神文化和某一地方、区域的历史遗迹、文化等。

二、简答题

7. 旅游地文化的要素

【答案】(1)旅游地文化的物质要素

主要是指一个旅游地的旅游资源、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设施等,是旅游文化的实体层面。 (2)旅游地的文化行为要素

包括旅游地的风俗习惯、生活制度、行为规范等,是旅游地文化的行为方式层面。

(3)文化的心理要素

包括旅游地当地居民的民族性格、宗教情绪,也包括旅游相关从业人员、与旅游者有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的旅游地接待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思维力一式和道德情操,还包括旅游者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是旅游文化的精神文化层面。

8. 简述赫特纳、拉采尔、弗里德曼的主要学术观点。

【答案】(1)赫特纳的主要学术观点

赫特纳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的地理学方法论著作有《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叙述了地理学的历史、性质、任务、研究方法、概念和思想的构成、

地图和图片、文字表达以及地理学教育,系统地阐明地理学理论,还著有(区域地理学基础)等。

(2)拉采尔的主要学术观点

拉采尔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其主要成就有:

①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思想;

②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其主要著作《人类地理学》中,强调地理环境决定人的生理、心理以及人类分布、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进程; 在所著《政治地理学》中,把国家比做生命有机体,认为向邻国扩张领土是其生存的基本法则。

(3)弗里德曼的主要学术观点

米尔顿·弗里德曼是美国经济学家,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提倡将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让自由市场运作,以此维持政治和社会自由。他

的政治哲学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并反对政府的干预。

9. 阐述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白吕纳的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

【答案】(1)白吕纳的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

白吕纳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是可能论,这个观点最初由白兰士提出,白吕纳对可能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将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与适应的选择能力这个命题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心理因素是人类与自然的媒介和一切行为的指导者。他认为心理因素是随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人们可以按心理的动力在同一自然环境内不断创造出不同的人生事实来。在人地关系方面,他认为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而变化。

(2)评价

白吕纳的观点在地理学界获得了较多的支持者,在人地关系中,不应忽略自然环境的影响,在许多文化现象中,自然环境留下深刻的影响。但是,文化遗产在影响人的行为方面,其作用的重要性小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10.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哪些重大影响。

【答案】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各方面的发展,促进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迈向新纪元提供了决定性因素。

(1)积极影响

①劳动时间缩短,劳动强度缩小,由体力劳动转变为脑力劳动

②生活水平空前提高

③文化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

④人口寿命不断延长,医疗、卫生、防预、人寿保险

⑤交通快速,舒适、安全发展

⑥通讯设备更新频繁

⑦享受教育的程度和普及度提高

(2)消极影响

①环境问题,如臭氧洞的出现。

②资源紧缺:土地资源退化,水资源短缺,生物资源破坏严重,矿产资源(能源型、非能源型)的消耗剧增。

③人口增长,加剧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公用设施超负荷水平等。

④在经济中潜在的还有周期性的地区或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11.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和功能文化区的特征。

【答案】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三类。

(1)形式文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