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71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单选题

1. 体现“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A. 社会学习理论

B.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C. 认知学习理论

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考查。根据班杜拉实验研究结果,在影响个体观察学习效果的因素中,榜样的作用至关重要。榜样身教的作用远远胜于言传。而人本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关系和个体情感体验的价值,认知学习理论重视的是个体知识结构和知识掌握的价值,联结学习理论中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调的则是通过奖惩来养成行为习惯,不重视榜样的作用。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发展群众教育过程中采取的办学政策是( )

A. 公有民办

B. 公有公办

C. 公办民助

D. 民办公助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群众教育的办学政策的掌握程度。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群众教育创造性地采取“民办公助”的政策,即充分发挥民间办学的积极性,充分尊重民众对学制、教学内容的需求,同时强调通过公助的形式加强对学校的指导和管理。在战争环境中、经济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农村抗日民主根据地总结实践经验,采取“公办民助”的办学政策,发动社会和民间的力量共同办教育,极大地促进了根据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3. 17~18世纪英国的高等学校主要是中世纪建立起来的古典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大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 )。

A. 古典学科和神学

B. 古典学科和医学

C. 神学和医学

D. 神学和法学

【答案】A

【解析】17世纪至18世纪末,英国的高等教育仍然通过中世纪建立的古典大学进行。主要的代表学校有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这两所大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文科与神学。但17世纪末18世纪初,培根的唯物主义哲学和牛顿的数学、物理学成就对大学教学内容的改变有一定推动,开始设立自然科学的讲座,牛顿曾亲自担任过数学讲座的教授。

4. 研究表明,专家棋手在扫视实战棋局5秒之后,能准确再现20多个棋位,而新手仅能记住4到5个棋位。对于这一事实的合理解释是( )。

A. 专家的观察力敏锐

B. 专家的记忆力敏捷

C. 专家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D. 专家贮存了大量有关棋局的知觉模式

【答案】D

【解析】任何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有关的知识经验能促进问题的表征和解决。相关于新手来说,专家就是指在特定领域中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他们能够有效地思考该领域的问题。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使人们洞察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本质。研究表明,专家与新手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一般能力(如记忆力或智力)上,也不是一般策略应用的差别。相反,专家获得了宽厚的知识,这些知识会影响到他们所关注的事物,影响到他们在环境中如何组织、再现和理解信息。专家能识别新手注意不到的信息特征和有意义的信息模式; 专家获得大量的内容知识,这些知识的组织方式反映专家对学科的理解深度; 专家的知识不能简化为一些孤立的事实或命题,而应反映应用的情境,也就是说,这些知识受一系列环境的制约; 专家能够毫不费力地从自己的知识中灵活地提取重要内容。专家不仅具有丰富的陈述性知识,即事实和言语信息,而且以自己的方式存储着大量的程序性知识,即知道如何去做的策略知识,这无疑有助于明确问题解决的方向,选择有效地途径和方法。

5. 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

A. 晏阳初

B. 梁漱溟

C. 黄炎培

D. 陶行知

【答案】B

【解析】梁漱溟(1893-1988)是中国近代的教育家、哲学家,乡村建设运动的倡导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乡村教育运动中,梁漱溟的“乡农教育”实验独树一帜,他的基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特殊性分析的乡村教育理论及其实践,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他认为,中国的社会问题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相遇,中国文化相形见细,为应付新环境而学西洋,结果中国传统文化破坏

,中国原本是一个大的殆尽,中国乡村破产崩溃。因此,当务之急是“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

,而乡村建设的实质是一个中国文化改造的问农业社会,中国的建设问题归根到底是“乡村建设”

题。他是一个立足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而晏阳初,黄炎培和陶行知对乡村改造曾予以不同程度的关注和实践,但都不是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

6. 抗日战争时期,为强化学校训育,国民政府规定在中等以上学校中推行( )。

A. 专任制

B. 导生制

C. 导师制

D. 辅导制

【答案】C

【解析】为了进一步控制学生,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行了《中等以上学校导师制纲要》、《实施导师制应注意之各点》。《导师制纲要》规定,从1938年起,中等以上学校的训导制度均采

,,“导师制”“每组设导师一人,由校长指定专任教师充任之”“导师对学生之思想、行为、学业

及身心摄卫均应体察个性,施以严密之训导”。“导生制”(也称贝尔兰卡斯特制)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叶,在英国实行的制度。

7. 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个体不仅在行为上遵守社会规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规范的必要性和规范对个人的价值。此时其社会规范学习处于( )。

A. 服从水平

B. 依从水平

C. 认同水平

D. 内化水平

【答案】C

【解析】依从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对别人或团体提出的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遵从现象。依从现象有从众和服从两种表现。服从是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本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时,由于某种权威的命令或现实的压力,仍然遵从这种行为要求的现象。认同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在认识、情感上与行为上对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对规范的遵从现象。社会规范内化表现为主体的规范行为的动机是以规范本身的价值信念为基础,其规范行为是由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所驱动的。因此,答案选C.

8.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A. 勤奋感

B. 亲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