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71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 )。
A. 国民教育第一
B. 群众教育第一
C. 干部教育第一
D. 儿童教育第一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政策的考查。处十早日取得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政治目标,考虑严酷的战争环境和根据地有限的条件,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有所侧重的教育政策,即将干部教育放在第一位,以培养大批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去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骨干。也就是说,干部教育是苏区教育最突出的地方,根据“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方针,干部教育业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心。
2. 14世纪后半叶,一些人文主义者在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国家都相继建立起宫廷学校,其中最享有盛名的是在孟都亚的宫廷里所创建的学校。其创办者是( )。
A. 维多利诺
B. 伊拉斯漠
C. 莫尔
D. 拉伯雷
【答案】A
【解析】1423~1448年期间,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维多利诺应孟都亚侯爵的聘请建立了孟都亚宫廷学校,又称快乐之家。是早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其主要特点有:①学校注重儿童的身心特征和个性差异; ②重视智、德、体并重的教育:③传授广泛的教学内容; ④要求学校具有自然优美的环境; ⑤强调师生之间和睦融洽的气氛; ⑥注重启发诱导,讲求兴趣; ⑦反对压制、体罚等。由于维多利诺最早把人文主义的理想付诸于教育实践,他被称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他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见解在当时的意大利影响很大,几乎在整个意大利各个小国中都办起“宫廷学校”。
3. 夸美纽斯认为学校组织形式分为( )四个阶段,分别相当于春、夏、秋、冬。
A. 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
B. 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母育学校
C. 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母育学校
D. 拉丁语学校、大学、母育学校、国语学校
【答案】A
,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解析】夸美纽斯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
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他以鸟儿选择在春天繁殖,园丁选择在春天种植为例,认为适应自然的教育也应该从人类的春天——儿童时期开始; 在一天之中,应该在早晨读书。由于自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学校组织便分为四个阶段:母育学校相当于春季,国语学校相当于夏季,拉丁语学校相当于秋季,大学相当于冬季。
4. 文艺复兴最早发生于( )。
A. 意大利
B. 古罗马
C. 希腊
D. 北欧
【答案】A
【解析】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具有阶段性和地域性,它最先发生于意大利,后传至北欧,使人文主义新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5. 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这种迁移现象是( ) 。
A. 纵向迁移
B. 横向迁移
C. 一般迁移
D. 普遍迁移
【答案】B
【解析】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凹透镜与凸透镜是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因此,答案选B 。对于迁移的分类一定要弄清楚,理解透彻。
6. 当儿童改正了不认真做作业的行为后,家长取消了不准看动画片的禁令。这种做法属于(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正惩罚
D. 负惩罚
【答案】B
【解析】强化又称“阳性强化”。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负强化主要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不准看动画片对儿童来说是厌恶的刺激,当儿童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时,家长就取向了这个厌恶刺激来增加幼儿以后认真完成作业的频率,因此,属于负强化。
7. 斯巴达是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其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和对外战争的需要,决定了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勇敢的军人。因此男孩7岁以后就要进入国家办的军营式的国家体育场接受军事训练,其军事训练的内容是( )
A. 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B. 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算术
C. 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天文
D. 赛跑、跳跃、天文、掷铁饼、投标枪
【答案】A
【解析】斯巴达教育的内容是以军事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斯巴达人十分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男孩7岁以后就进入国家办的军营式的国家体育场接受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进行单调的军事体育训练,强制的道德灌输以及严酷的身心磨炼,以求形成勇敢、坚毅、顺从和爱国的品质。到18岁时,少数身心经过考验的青年再进入高一级的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两年的正规军事训练。年满20岁的青年,被派往边境沿线驻扎,开始实战训练。30岁后,通过考核,并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获得公民称号。
8. “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 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子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
A. 神话起源说
B. 生物起源说
C. 心理起源说
D. 劳动起源说
【答案】B
【解析】在教育学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其中,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其主要观点包括:①教育活动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产生; ②教育活动不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也存在十动物世界中; ③教育起源于动物将天赋的本能传给后代的现象,人类社会的教育只是在此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题中所述的就是沛西·能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 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主要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教育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