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根田鼠视觉系统的胚后发育

关键词:根田鼠,视神经,视交叉上核,外侧膝状体背核,橄榄顶盖前核

  摘要


动物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大部分是通过视觉器官接受并传至大脑。哺乳动物接受的信息70%-90%来自视觉,对视觉神经机制的研究也一直是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的前沿课题。视觉形成,一方面与构成视觉器官的光学系统性能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进行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和处理的视细胞、神经网络和神经中枢的机能密切相关。
本文以不同发育阶段的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为研究对象,运用组织学方法对根田鼠视觉核团的发育进行研究,测定不同发育时期各相关核团的形态变化,描述了各核团在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旨在探讨根田鼠视觉相关核团的胚后发育,为进一步研究视觉适应积累资料。研究结果如下:
1 0~20日龄根田鼠视神经直径变化较明显,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极显著。20日~30日龄减小幅度较缓,无显著差异。30~45日龄呈缓慢的上升趋势,但幅度不大,无显著差异。45日龄到成体,视神经直径基本趋于稳定。
2 根田鼠视交叉上核是一对位于视交叉上方、下丘脑第三脑室底壁两侧左右对称的神经核团。成年根田鼠一侧的视交叉上核呈椭圆形,起始处距视神经交叉处约为100微米,前后径约为500~600微米,其中250~300微米处为视交叉上核的中部最大断面处,此处左右径为250~330微米。Nissl染色冠状切片各年龄核团边界清晰,头端细胞密度较高;中部,腹侧细胞体积小,密度高;外侧细胞密度低、体积较大;尾部,远离视交叉,小的吻侧部和大的尾侧部。0日龄,视交叉上核卵圆形,清晰可见,整个外形与成鼠相同。细胞排列较疏松,染色浅。7日龄,核团体积明显增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视交叉上核的体积发生明显的变化,呈增大趋势。到21日龄,视交叉上核体积接近于成体。9日龄到18日龄其密度增大较快,差异极显著,睁眼前后光刺激起着决定性作用。
3 外侧膝状体在不同发育阶段呈不同的形态特征。外侧膝状体背核呈长条状,从细胞组织的构筑来看,看不出根田鼠外侧膝状体背核分层结构。前后径约为300~360微米,其中160~200微米处为外侧膝状体背侧核中部最大断面处。外侧膝状体背核神经元分布较均匀。神经元胞体多为卵圆形和多边形,然而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神经元胞体呈现出不同的形状,随日龄延长细胞密度明显增加。外侧膝状体背侧核体积发育明显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睁眼阶段,约15天;神经元数量增加阶段,且随日龄增加体积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体积增加一倍。第二个阶段是从睁眼到生后30天相对稳定阶段。其体积、密度增长较缓,差异显著。从一月后到成年为成长的第三个阶段,平均体积、平均密度增长比第二阶段稍快。
4 橄榄顶盖前核位于外侧膝状体背核的后外侧,与橄榄顶盖前区后核相邻,为中脑顶盖前区内比较明显的核团。核团卵圆形,由密集排列、染色较深的细胞组成,前后径约120微米。神经元胞体大而形状多变,有卵圆形和多边形。根田鼠橄榄顶盖前核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体积发生明显变化。橄榄顶盖前核体积从出生时的0.00144 mm3增加到12日龄的0.002725mm3,显著增长;12日龄到成体体积增加较缓,成体橄榄顶盖前核体积约为0.0036mm3。其密度在生后3日龄、9日日龄到12日龄增大,差异极显著。橄榄顶盖核的功能随着发育而不断增加,与视觉运动有关。
总之,从组织学研究水平看根田鼠视觉的胚后发育,视交叉上核、外侧膝状体背核、橄榄顶盖前核随日龄而有良好发育,其平均表面积、平均体积、平均密度呈增长趋势,而视神经在胚后发育中有所退化。根田鼠视觉系统胚后的发育为其昼夜兼有活动的生活习性提供结构基础,但对于其各核团内部细胞的分布情况,及它们之间的突触联系和解剖学投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