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正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但由于我国的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晚,校本课程作为新型课程还不完善、不成熟,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是当务之急。
本文在分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现状、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特点后,以陕西省西安中学为案例,依托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进行了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步研究和实践。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述:一是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产生、历史和现状以及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和校本课程的优势进行了论述;二是对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两个理论基础(施瓦布的实践模式课程理论和斯滕豪斯的过程模式课程理论)进行了论述;三是论述了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包括了斯基尔贝克(Skilbeck. M)的程序理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程序理论、塞勒(Saylor .J.G)等人的程序理论和托马斯(Thomas. I.D)的程序理论。明确了高中物理的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建立在对学生需求、教师能力、学校及社区资源评估基础上经历以下四个程序,即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原则、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设计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和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反思。四是本文首次提出了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以陕西省西安中学为案例,对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教育制度、高中物理学科状况、学校制度、学生状况、教师状况、课程资源进行了分析,论述了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旨在彰显学校特色、注重实践体验、培养创造精神、培养探究能力和构建开放体系,开发出了《物理文化与物理学史》和《物理发展与科技进步》两门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并进行了校本课程评价。最后,阐述了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结论、开发中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