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资产评估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有形损耗
【答案】有形损耗也称实体性贬值,是指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导致的资产的物理性能的损耗或下降而引起的资产的价值损失。其衡量方式既可以采用绝对数计量,即实体性贬值额;也可以采用相对数计量,即实体性贬值率。
2. 机器设备的经济寿命
【答案】机器设备的经济寿命是指机器设备从开始使用到因继续使用会造成经济上不合算而停止使用所经历的时间。经济上不合算是指继续使用该设备的支出大于收入,而无法获得纯收益。影响经济寿命的长短的因素有原始投资成本、设备本身的物理性能、技术进步速度、设备使用情况、维修及保养情况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等。
3. 账龄分析法
【答案】账龄分析法,是指根据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分析应收账款预计可回收的金额及其产生坏账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应收账款账龄越长,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可将应收账款按照账龄长短分成不同的组别,按不同组别估计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进而估计坏账损失的金额。
4. 功能性贬值
【答案】由于无形磨损而引起资产价值的损失称为机器设备的功能性贬值。设备的功能贬值主要体现在超额投资成本和超额运营成本两方面。超额投资成本是由于进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使得相同功能的新设备的制造成本比过去降低,它主要反映为更新重置成本低于复原重置成本。复原重置成本与更新重置成本之差即为“超额投资成本”,也称为第1种功能性贬值。超额运营成本是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新设备在运营费用上低于老设备。超额运营成本引起的功能性贬值也就是设备未来超额运营成本的折现值, 称为第II 种功能性贬值。
5. 评估咨询
【答案】评估咨询主要是对于评估对象结果的利用价值、利用方式、利用效果的分析和研究。
二、简答题
6. 评估准则规范的资产评估程序有哪些具体环节?
【答案】我国评估程序准则规范的评估程序为:
(1)明确资产评估业务基本事项;
(2)签订资产评估业务约定书;
(3)编制资产评估计划;
(4)现场调查;
(5)收集资产评估资料;
(6)评定估算;
(7)编制和提交资产评估报告;
(8)资产评估工作底稿归档。
7. 如何评估企业的长期待摊费用?
【答案】评估长期待摊费用就是评估与其相对应的尚存资产或权利未来所能产生的效益。评估中所需考虑的因素有:
(1)与长期待摊费用相对应的尚存资产或权利未来可产生效益的时间,这是长期待摊费用评估的首要依据。要求评估人员注意长期待摊费用的尚存资产或权利的效益在评估基准日后是否还存在,若仅仅因为发生数额过大才采用分期摊销办法,则这种长期待摊费用不在评估范围内。
(2)长期待摊费用在未来单位时间(年或月)可产生的效益或者说所需分摊的费用。其计算依据长期待摊费用发生时所付费用的数额、所付费用取得的尚存资产或某种服务权利持续的时间,以及评估基准日后尚存资产或权利的剩余时间。
(3)货币的时间价值。长期待摊费用在评估基准日后所需分摊的费用是否需考虑其货币时间价值,取决于新的产权主体在未来受益时间的长短。一年以内一般不考虑,超过一年时间,需根据递延资产的具体内容以及市场行情变化趋势酌情处理。但从实践上看,这些费用对未来产生收益的能力难以准确界定,因此,如果物价总水平波动不大,可按账面价值计算其评估值。在评估实践中,长期待摊费用的评估需根据不同的构成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估和处理方法。
8. 如何理解建筑物评估的房地合一原则?
【答案】房地合一原则是进行建筑物的评估时,要将建筑物与土地的综合体作为估价对象。 尽管建筑物和土地是可以加以区别的评估对象,而且土地使用权可以独立于房屋建筑物存在,但是,由于两者在使用价值上的相互依存和价格形成中的内在联系,在用市场法进行评估时要把两者作为相互联系的综合体进行估价。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房屋建筑物和土地相结合使房产最终成为商品。对于建筑物来说,它总是依托于一定的土地,土地的开发成本往往隐含在房屋建筑物价值中,土地使用价值此时可通过房产来反应。
(2)建筑物环境质量的区别是由土地产生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物价格。环境质量的好坏不取决于建筑物本身,而是与土地的不可位移性相关。房地产的总收益是土地和建筑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9. 试述制定中国资产评估准则的必要性。
【答案】制定中国资产评估准则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资产评估准则,有利于实现资产评估行业的统一管理
制定统一的资产评估准则,是资产评估行业统一管理的基础。如前所述,尽管最近几年来,各部门、协会(学会)制定了许多适合本专业特点的评估方法和准则,但由于评估方法、评估准则不统一,引致执业不规范。因此,实现评估行业统一管理的基础是制定统一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准则。
(2)制定资产评估准则,有利于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向行业自律管理转变
从评估准则制定和形成来说,虽然在1991年国务院就颁布了指导中国资产评估业发展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但它只是政府法规,重在管理方面。而1996年发布实施的《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具有过渡性,近几年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行业法规、规范,在具体的规范上具备针对性,从总体上来说,还不能从根本上规范资产评估业务行为。由于评估准则体系尚未形成,就难以规范业务活动和评估师的道德行为,形成不了行业自律体系,强化评估管理只能依靠行政管理的加强。因此,制定资产评估准则并形成评估准则体系,可以逐渐淡化政府行政管理,实现行业自律管理。
(3)制定资产评估准则,有利于资产评估行业执业水平的提高
衡量一个国家评估业务水平的标志之一是其准则体系形成情况。评估准则是资产评估业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客观需求,资产评估越发展,对评估准则的要求越强烈;同时,评估准则体系越完善,资产评估业务越规范。相比较而言,国外发达国家的资产评估准则制定较早,也比较完善,新兴国家评估准则形成较晚,而且亟需完善。但无论怎样,发达国家也好,新兴市场国家也好,为了促进资产评估业发展,都把制定资产评估准则作为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来完成。
10.什么情况下采用核准制? 什么情况下采用备案制?
【答案】(1)采用核准制的情况
《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企业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分别由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核准。”
(2)采用备案制的情况
①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备案。②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所出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中央企业负责备案。③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所出资企业的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管理工作的职责分工,由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自行规定。
11.简述资产评估准则的内涵
【答案】资产评估准则是指导评估师执行资产评估业务的技术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