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0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两个必然”

【答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简称“两个必然,,)这一重要结论。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简称“两个决不会,,)这一重要思想。这两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

2. 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不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3. 相对剩余价值

【答案】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对称。在工作日长度小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不同,它的增加不是由于创造出来的价值绝对地增加了,而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把一部分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转化为剩余劳动时间,从而使剩余价值相对地增加。它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之一。

4. 实践

【答案】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践的基本特征包括: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二、简答题

5.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思想工具?

【答案】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思想工具,其原因如下: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在进行阶级统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作为社会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则是这种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一方面是由于意识形态来自统治阶级的实践,与这种阶级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并己经内化为阶级成员的基本信念;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意识形态可以成为统治阶级进一步进行阶级实践的指导思想,成为这个社会制度的理论辩护者,并进而成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工具。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特点是:

①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②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所以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思想工具。

6. 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而不能搞私有化?

【答案】(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能搞私有化,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与结构决定的。对于这个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

(2)发展社会卞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

①党的十一届二中全会以后,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

③从市场经济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它一直是与私有制相结合的,但不能由此推出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实行私有化的结论。

a.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来看,公有制是在私有制之后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所有制关系,符合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b.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财产组织方式和资源配置机制,与运行其中的社会制度是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3)从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来看,我国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实行私有化

①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根本要求就是通过发挥公有制的主导作用,有效地弥补市场缺陷,创造出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生产效率。只有国家进行高效灵活的宏观调控,才能保证其有效运转。

②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与支柱,担负着提供公共产品、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区域平衡发展、充分就业等社会重任。这是非国有企业很难做好的事情。建立公有制企业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使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突破了一国范围,日益成为全球范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调节机制,从而要求一国特别是大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站在全球资源配置的平台上,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

④生产的社会化从一国扩展到全球的更高程度,要求在更宽广的领域突破所有制关系上的狭隘性质,使生产关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因此,无论从克服市场缺陷的要求来看,还是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公有制都具有私有制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退同到私有化道路上去。

(4)从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实践来看,我们也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实行私有化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就是让全体人民公平地占有生产资料。因为只有生产资料的公平占有,才能实现机会公平、分配公平的理想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公有制为实现全体人民公平地占有生产资料创造了物质条件。

②我国正处在赶超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阶段,需要运用国家力量,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种赶超型的发展方式需要一定比重的公有制经济和一定数量的国有企业作为保障。

7.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答案】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就构成特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1)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居于支配地位、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

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和需要而产生的。

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既是决定性因素,又是最活跃、最能动、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来的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栓桔,由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变成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人们就要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