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是化学科学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化学学科的知识框架。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难点。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理论下较为成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从维果斯基"最邻近发展区"的思想出发,强调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潜在的发展能力,搭建认知的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也就是说,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曰"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本文从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教学的特点,国内外教学模式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以及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认为支架式教学模式强调的知识建构的切身性、参与性、情景性、自主性、框架性、问题性、合作性、体验性、开放性的特点能够解决目前中学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为了探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概念和理论教学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哲学主题、目标、基本环节,并从概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个角度,深入地研究了支架式化学概念教学模式和支架式化学理论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教学程序,运用这一教学程序设计出概念和理论教学的相关案例。研究认为在支架式化学概念教学中应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实验、图片、教具等搭建支架,降低学生自主学习概念的难度,教学中借助于创设问题和交流,引导学生达到对概念意义的建构;在支架式化学理论教学中支架的建立应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以学生能力的"最邻近发展区"为标准建立支架,把握好支架的高度和教学起点,教学中注意对陈述性的理论知识进行问题化、情景化加工,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利用支架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确知识间的关系,通过横向对比,纵向延伸,达到对知识的立体化建构,形成科学知识网络系统。 为了获得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运用的实验结论,我在所任教的班级进行了实证研究。实验后通过书面测试和问卷调查,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结论。结论表明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教学中,适度地引入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其科学的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是一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