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之新闻理论新编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_4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事业的性质

【答案】新闻事业的性质可从新闻事业的社会属性、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等几个基本属性来认识。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在阶级社会中, 它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 它在经营上实行企业化管理, 遵循经济与市场规律。

2.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答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国家新闻机构及其全部活动的总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在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自然成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主体部分。除此而外, 社会主义国家中一切依法出版的报刊、创办的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新闻机构也都属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

3. 红色中华通讯社

【答案】红色中华通讯社, 简称“红中社”, 是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 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 广播呼号为CSR (ChineseSovietRadio ), 每日发稿一两千字, 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还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 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曾用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 供中央机关参阅。

4. 解释性报道

【答案】解释性报道又称新闻分析, 是指注重挖掘和运用背景材料以解释新闻事实的原因、影响、发展趋向及深层意义等内容为主要目的和主要任务的报道。它集中回答新闻事件中的“为什么”, 即围绕一个读者有疑问、社会有争论的事件或社会问题, 提供大量的背景材料, 来揭示事件或问题发生的原因, 比较稳蔽地表达记者的观点或倾向。解释性报道适用的题材主要包括政党和国家颁布的重要方针、政策及举措、政治、军事、经济等突发重大事件及趋势变化重要的科技成果涉及公众切

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5. 新闻框架

【答案】20世纪80年代开始, 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 并由此诞生“新闻框架”Chewsframe )的学术概念。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 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力一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 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 它们规定着一家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态度和本质判断。在新闻报道中, 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一般而言, 新闻事件大都具有复杂的多种属性, 由于时效性和新闻文本特性的要求, 新闻记者不可能在一篇报道中事无巨细地罗列这些属性, 而只能抓住事件的若干主要属性, 并把它纳入到一定的框架之中。

6. 表达权

【答案】表达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 使用各种方式表明、显示或传播思想、情感、意见、观点、主张, 而不受他人干涉、约束的权利。从一般意义上看, 表达权又称表达自山, 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 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 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 对于受众而言, 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在任何国家, 受众作为公民的表达权既有保障也有限制, 任何表达自由必须在法定范围内。

二、简答题

7. “事实”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事实”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实在性

凡事实都应是已经发生, 或已经出现的客观存在之事物或现象, 因此都具有实在性, 都是可靠的。

(2)确定性

某一事物、现象一旦出现和发生, 成为了事实, 它便成了一种确定的东西, 具有了不变性, 通常不会再发生变化。

(3)可认知性

事实既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 通常它都是可以认知的, 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来认识它, 了解它。

(4)可陈述性

凡事实都是可以陈述的, 人们可以借助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手段来描述或表现某一事实所代表和反映的具体的一定事物、现象。不过, 对事实的描述和反映, 必须严格以其所代表和反映的那一事物、现象的本来面貌和情况为依据, 不能离开其原本的面貌和情况作仟意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