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之新闻理论新编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_1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知情权(知晓权)
【答案】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 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 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 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知情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 而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专门性的大众信息传媒, 有权利更有责任及义务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开拓公共信息资源。
2. 含义论
【答案】含义论是从社会学角度对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提出的理论之一。含义论把行为当作内心理解的产物, 也就是说, 个人行为是个人对我们文化具有共同解释的符号、形象或事件的意义理解的产物。含义论倡导者认为有三种“世界真实”:客观世界真实; 媒介通过连续不断报道而呈现的世界真实; 受众内心存在的世界真实。受众的行为是从其内心对世界的理解出发的。而受众内心存在的世界真实一方面来自对客观世界的亲身感受, 另一方面则深深受到媒介的影响。不少研究者认为, 在现代社会中, 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人员集体确定对社会现实的解释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即媒介对现实的描绘在含义的确定、延伸、替换和稳定这四个方面发挥了主导效应。
3. 新闻倾向性
【答案】新闻的倾向性是指新闻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的特定的立场和思想倾向。即在政治上拥护什么, 反对什么; 思想上赞成什么, 排斥什么。这种倾向有时表现得直接而明显, 有时则表现得含蓄而隐晦, 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 新闻倾向性总是客观存在。新闻倾向性通过选择事实和编写新闻表现出来, 它往往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新闻倾向性受新闻客观性制约。
4. 新闻敏感
【答案】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对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鲜事物敏锐发现和迅速感悟的能力。它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灵敏的嗅觉(即新闻鼻)、敏锐的目光(即新闻眼)快速的综合感悟和反应能力(即新闻悟性)。它是新闻工作者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
5. 传播环境
【答案】传播环境是指存在于传播活动周围的所特有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传播环境反映了传播与环境之间互动互助、相辅相成、共存共荣的互制关系。传播依赖于环境, 环境对传播产生作用。传播环境具有无限性、开放性、差异性、相关性和影响性等特点。传播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媒介自身范围的生存境况。外部环境是指媒介自身范围外的生存境况。传播环境的优劣会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6. 沉默的螺旋
【答案】“沉默的螺旋”是传播效果理论重新回归到强大效果论的代表理论之一。最早由诺依曼于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一一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 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 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这个假说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 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③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 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 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一一舆论的诞生。
二、简答题
7. 我国新闻传媒业如何通过加强和完善经营增强实力?
【答案】我国新闻传媒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和完善经营增强实力。
(1)明确传媒业的产业属性, 重视传媒业的市场经营
新闻传媒业必须首先认识自己的产业性质及特征, 把产业经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并且要很好地按照市场规律来开展经营。在全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浪潮中, 新闻传媒\}l}很快地便转变了思想, 调整了策略, 开始了向传媒市场的进军。
(2)规范新闻传媒业市场, 促进新闻传媒业有序经营
我国新闻传媒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健康、有效的发展, 必须有一个规范的传媒业市场, 竞争者要在一种平等、有序的状态下凭自己的实力去取得竞争优势。我国新闻传媒业在向市场进军的过程中, 前期处于一种自目、无序和不平等的状况。
为了整顿新闻传媒市场秩序, 政府有关部门陆续采取了相应的一些措施, 借以规范传媒业市场, 促进传媒业的有序经营。通过这一系列措施, 同时也由于新闻媒体自身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在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