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新闻理论新编强化班模拟试题5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框架

【答案】20世纪80年代开始, 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 并由此诞生“新闻框架”Chewsframe )的学术概念。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 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力一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 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 它们规定着一家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态度和本质判断。在新闻报道中, 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一般而言, 新闻事件大都具有复杂的多种属性, 由于时效性和新闻文本特性的要求, 新闻记者不可能在一篇报道中事无巨细地罗列这些属性, 而只能抓住事件的若干主要属性, 并把它纳入到一定的框架之中。

2. 解释性报道

【答案】解释性报道又称新闻分析, 是指注重挖掘和运用背景材料以解释新闻事实的原因、影响、发展趋向及深层意义等内容为主要目的和主要任务的报道。它集中回答新闻事件中的“为什么”, 即围绕一个读者有疑问、社会有争论的事件或社会问题, 提供大量的背景材料, 来揭示事件或问题发生的原因, 比较稳蔽地表达记者的观点或倾向。解释性报道适用的题材主要包括政党和国家颁布的重要方针、政策及举措、政治、军事、经济等突发重大事件及趋势变化重要的科技成果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3. 自发作用方式

【答案】自发作用的核心含义是, 不管新闻传播主体、收受主体是否意识到新闻传播规律的存在和作用, 是否自觉按照新闻传播规律进行新闻传受活动, 他们的行为都要受到新闻传播规律的支配。只要有新闻传播活动存在, 就有新闻传播规律存在, 就有自发的作用存在。

4. 模式示范论

【答案】模式示范理论认为, 大众传播能够描述模式化的行为。受众与媒介内容的接触, 为自己提供了一种学习的对象, 可以从中学得一系列行为方式, 这些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人们处理

反复出现的问题的永久性方式之一部分。也就是说, 媒介内容对受众的行为具有模式化的示范效果。

5. 新闻敏感

【答案】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对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鲜事物敏锐发现和迅速感悟的能力。它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灵敏的嗅觉(即新闻鼻)、敏锐的目光(即新闻眼)快速的综合感悟和反应能力(即新闻悟性)。它是新闻工作者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

6. 新闻本源

【答案】新闻本源是指新闻的根本来源。它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 回答“新闻是什么?’, 、“新闻从哪里来?”的问题。唯物主义认为, 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 乃是事实, 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在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在新闻和事实的关系中, 事实是第一性的, 新闻是第二性的; 先有事实, 后有新闻。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唯物论的新闻本源观, 尊重事实, 坚持每一条新闻都以可靠、准确的事实为依据, 在采访、写作、编辑中, 都要力求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二、简答题

7. 为什么说党性原则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是如何体现其阶级性质的?

【答案】(1)党性原则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 是高度发展的阶级斗争的随行者及其产物。换言之, 党性是在阶级斗争进入“高度发展”的“政党斗争”阶段时所产生的。一切政党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所表现出来的阶级立场, 正是其党性的体现。

从历史发展过程看, 当近代资产阶级群体中那些具有自觉意识的分子, 为了更好地同封建统治者开展政治斗争而建立起自己的政治组织时, 党性便与资产阶级政党形影相随了。因此可以说, 党性原则问题是随着世界上最早的政党一一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而出现的。

新闻事业的党性, 是一定政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通过新闻手段的集中表达和体现。它是指新闻媒体站在一定政党的立场, 以该政党的利益和主张作为选择、评价和报道新闻的标准, 借以维护该政党的利益和意志的行为体现。在阶级社会和政党环境中, 新闻事业通常都具有党性。因为一切政党都要求自己的新闻事业在工作中体现出本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所以, 党性原则的核心就是代表和体现政党的利益和意志。

(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体现其阶级性质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是在无产阶级政党报刊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①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在其党报思想中就含有许多有关党性原则的内容。例如, 他们提出:党报党刊是党的重要的思想武器和“政治阵地”, 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标志; 党的报纸首先应是“政治性机关报”, 应成为“党的旗帜”, 应表现出自己“特殊的无产阶级性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