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从顺应论视角来审视《围城》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隐性补偿翻译

关键词:《围城》,顺应论,文化意象,隐性补偿翻译

  摘要

本文从语境顺应论的视角,以珍妮凯丽和茅国权的合译本《围城》中文化意象的翻译为例,通过从语言、文化等层面的典型事例的分析,对其中的许多文化意象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亏损作出分析,提出了补偿性的翻译策略和建议性的修改意见,尤其是应用了隐性补偿翻译策略来应对译文中的翻译亏损,希望对译文文化意象部分的修改和建议能对将来《围城》译本的重译有所启发。 语境顺应论是由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Verschueren于1999年提出的。在他1999年的新著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从顺应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人类语言运用的动态过程,在“顺应论”的框架内,翻译是一个对原语的语境和语言结构作出动态顺应的过程。翻译必须依托于原语语境,并对其做出相应回应。这样一来存在于原语语境中的文化意象翻译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选择著名小说《围城》作为案例分析,首先阐述了由于顺应理论的缺乏,在小说文化意象的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亏损,并提出了对文化意象的亏损作出补偿的翻译策略。文中运用国内学者马红军先生提出的隐性补偿概念,对其进行再分类和扩展,借助于出现意象亏损的案例,对译文进行了修改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