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论对话视阈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关键词:对话,文言文,文本,互动

  摘要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令无数语文老师困惑和尴尬的话题:教学方法单调乏味,教学内容繁冗复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等不一而足;而学生对于文言学习的质疑、反感也已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因此,当教育催生新的变革的时候,当精神引领日益缺失,年轻一代日趋迷茫的时候,文言教学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和传统的责任,时代发展自然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也不得不对文言文教学作一个历史性的回顾和反思。在流派纷呈,模式众多的阅读教学改革中,摆脱长期积淀的束缚,实现文科教学的人文关怀已经成为共同关注的话题。而侧重阅读的过程和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多重有效对话又成为重中之重,也为解决文言文教学痼疾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本文从对话理论的角度来解读初中文言文教学,试图通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审思,探求在对话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并结合阅读活动的规律和教学实践,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提出有效建议,期待以自己尚嫌肤浅的思考,为文言文教学尽绵薄之力;也期待更多的语文教师来思考这一问题,从而实现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新跨越。 从写作结构上看,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首先通过对传统文言文教学的总结和回顾,探求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发展方向,指出文言文教学的过程,就是阅读对话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和作者、文本、自我、同伴之间的特殊会话过程。正是通过"对话",来实现学生文言文知识的建构和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其次,用文献研究法,回顾了对话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并从"阅读环境"、"阅读过程"、"阅读权利"、"阅读目标"等五个方面探讨对话理论的价值取向,这是实施有效对话的基本保证。第三,则是对文言文教学"对话"实施的探索,包括走出对话的误区、创建有助于"对话"的阅读环境,展开多维度的对话三个层面,期望在对话的精彩过程中实现"多种多样、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情境和交流关系,实现文言教学的双重目标,体现出文言教学的独特魅力。最后,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指出阅读对话中潜存的问题。 当然,任何理论都有其局限性,对话理论也不可能完全根治文言文教学的痼疾,然而,对话理论毕竟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考空间,体现出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有探索,就有进步,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