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868儿童心理与教育[专业硕士]之儿童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客体永久性
【答案】客体永久性是儿童感知觉发展时期中的重要概念。儿童对过去曾经接触或采取过行动的某一客体,当它不在面前时,知道该客体依然存在,并未消失。一般认为,大约在儿童8〜12个月时,即将满1岁的时候,由于动作(特别是手的动作和行走的动作)的发展和言语的产生,客体永久性也开始出现。在儿童条件反射形成以后,不但发展了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各种感觉,而且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反映事物的整体知觉。儿童知觉或认识物体的经常存在,要有一个发展过程。一般认为,大约到一岁左右儿童就逐步形成了认识物体的经常性和永久性的能力。这种知觉能力主要表现在知觉常性和客体永久性。
2. 皮亚杰的类包含实验
【答案】皮亚杰的类包含实验是皮亚杰研究幼儿思维发展的实验。类包含是指一类物体及其子类的数量。原则上,总类中物体的数量必然大于任一子类中物体的数量。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缺乏类推理能力,不能同时想到一个子类和整个一类,因此他用一些实验来进行验证。如:他给儿童呈现一束由4朵红花和2朵白花组成的花束,问儿童“红花多还是花多?”“前运算阶段”的儿童通常回答:“红花多。”此外,他还认为幼儿不能区分一个物体表面看起来像什么和真的是什么,不能进行因果推理。一些研究者认为,皮亚杰的研究手段过多依靠语言进行呈现问题和推理判断,造成儿童理解问题本身的困难,低估了儿童的思维能力。
3. Learning disability
,是指无显【答案】Learning disability 中文翻译为“学习困难”。学习困难亦称“学习无能”
著智力缺陷的学龄期儿童在行为与心理上表现出一种或多种异常状态,致使在学校中靠通常的教育方法不能进行有效学习的综合征。学习困难的基本症状有:①实际行为与期望行为之间有显著差异,儿童的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实际的学习成绩远低于其实足年龄和智力水平应达到的成绩;②有一些特殊的行为障碍;③缺陷集中在包含语言或算术的基本心理过程方面,常在学习、思考、说话、阅读、写作、拼写、听讲、推理或算术方面出现障碍;④并非由听力、视力或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问题或情绪问题、缺乏学习机会引起。
4. 两难故事
【答案】两难故事是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一种方法。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与10〜16岁儿童进行道德谈话。两难故事创设了一种道德两难情境,要求儿童作出选择。人的行动是应该遵从规则和权威,还是应该遵从与此相冲突的他人的需要与利益?经典的两难故事
为:一个名叫海因茨的人,需要一种昂贵的特效药来挽救生命垂危的妻子。他向发明并控制这种药的药剂师提出先付一半的钱,另一半以后再付,却遭到药剂师的拒绝。海因茨为挽救妻子,若偷取药品就违背了社会“不许偷盗”的规则;若遵守社会规则,就使妻子等死。柯尔伯格依据儿童对遵从规则还是服从需要的行为选择,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二、简答题
5. 依据自我的形成及恋爱、婚姻和事业的发展规律,谈如何处理好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关系。
【答案】(1)自我的形成
自我包括自我知觉、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尊等概念。由于自我概念偏重在对自己的认识这个范畴之内,因此也可称之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婴儿时期,主要涉及自我知觉、自我认知方面的发展。幼儿时期自我意识各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发展的总趋势是随年龄的増长而增长,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又有平稳发展的时期,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到了青少年中晚期,个体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到了成年早期自我基本形成,伴随而来的是恋爱结婚,以及初涉社会的事业等等。
(2)恋爱、婚姻和事业
①恋爱。爱情是指男女间一方对另一方所产生的爱慕恋念的感情。有学者指出,爱情有三种层次和三个主要特征。三种层次为:以性爱为主,以情爱为主,性爱和情爱的和谐统一。层次越高的爱情越牢固,越具有生命力。三个特征为:排他与守一的统一,冲动与韧性的统一,自私与无私的统一。一般而言,个体在童年期没有爱情,到青少年期才情窦初开,人类爱情的鼎盛期在成年早期。
②婚姻。经过恋爱之后最终要过渡到结婚,婚后将面临着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理想的家庭,理想的家庭包括:家庭成员一定要生活在一起,还要保持亲密的情感联结,维持心灵的沟通;夫妻在力量、动态等各个方面保持均衡;保持每位家庭成员相对的独立性,亲子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相对自由和空间;每个人都要拥有“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父惩原理”与“母爱原理”的协调;夫妻要有相同的志向。
③事业。成年早期是从开始选择自己的职业到努力工作,成就自己事业的过程。事业作为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事业与家庭关系的处理
①树立正确观念,合理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有所取舍,建立合理的生活目标。
②做好家庭的园丁,营造温馨的港湾。要注重夫妻之间的沟通,要了解两性的性别差异,善于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努力去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③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妥善解决矛盾。两者矛盾解决取决于夫妻双方相互体谅,一切都需
要双方协调解决,而不能只顾及自己感受,不去考虑对方需要,要争取“两害之中,取其轻,两利之中,取其重”。
④自强自立,保持真我本色,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⑤持续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要在激烈地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追求人生的出色与成功,必须有计划地加强自身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
总而言之,只有处理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才能让生活幸福和谐。
6. 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答案】奥尔波特于1937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
(1)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2)共同特质是指在同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多数人或群体所共有的特质。
(3)个人特质是指某个体所独有的特质,分为三个部分: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①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如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质,狡猾奸诈是曹操的首要特质。
②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如林黛玉的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抑郁、敏感等都属于她的中心特质。
③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这些次要的特质除了亲近他的人外,其他人很少知道。如一个人在外面很粗鲁,而在自己的母亲面前很顺从,则“顺从”就是他的次要特质。
7. 简述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答案】(1)反应时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之一。
(2)影响反应时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机体因素两大类:
①外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刺激呈现的感觉通道:不同的感觉通道的刺激的反应速度存在差异。
b. 刺激的物理特征:刺激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会影响到反应时的长短。
c. 刺激物的复杂程度:刺激物的复杂程度会影响到反应时。
d. 刺激呈现的位置:不同的呈现位置会影响到反应时。
e. 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时间和空间因素的累加会影响到反应时。
f. 其他来自环境和实验仪器方面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反应时。
②机体因素包括:机体的适应水平、被试的准备状态、额外动机、被试的年龄、练习、个体差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