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司法卷一题库>中国法制史题库

问题:

[单选] 符合下列条件的法典是() ①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 ②中国传统封建法典的集大成者 ③充分体现了汉唐以来确立的封建法律的基本精神、主要制度 ④体制为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七部分

《大明律》。大清律例。大清会典。明大诰。

问题:

[单选] 下列有关我国历代法典的叙述中,正确的选项有()

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的《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置于法典最后的《具法》相当于近代刑法典中的总则部分。《唐律疏议》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其首创的“八议”,“准五服以治罪”等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受到空前普及,每户人家必须有一本,科举考试中也列入其内容。清朝仿效《明会典》编定《清会典》,计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部会典,合称“五朝会典”,又称《大清会典》,其中的“雍正会典”首次确立了法官回避制度。

问题:

[单选] 关于《法经》的叙述有:①《法经》的作者是燕国李悝;②《法经》中的《具法》概括了盗、贼以外的各种犯罪行为和刑罚;③《法经》中“盗”、“贼”、“囚”、“捕”、“杂”、“具”各篇的主要内容大都为后世封建法典继承与发展;④《杂法》、《捕法》多属于诉讼法的范围;⑤《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其中正确的有()

①。①②④。③⑤。②③④。

问题:

[多选] 清乾隆年间,甲在京城天安门附近打伤乙被判笞刑,甲不服判决,要求复审。关于案件的复审,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应由九卿、詹事、科道及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等重要官员会同审理。应在霜降后10日举行。应由大理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会同审理。应在小满后10日至立秋前1日举行。

问题:

[多选] 中国古代社会一些启蒙作品多涉及到当世的法律观念和司法制度,这在下列的哪些表述中有所体现?()

《幼学琼林》:“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弟子规》:“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增广贤文》:“礼义生于富足、盗出于贫穷”。《女儿经》:“遵三从,行四德,习礼义,看古人,多贤德,为法则”。

问题:

[多选] 中国传统戏剧多有剧目涉及中国古代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成立的?()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父强许祝英台婚配马文才的情节,反映了东晋仍然沿袭西周确立的父母之命婚姻缔结原则。粤剧《斩娥》中,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案件,反映了元代对诬告等行为严加处罚的具体法律规范。昆曲《十五贯》中,况钟对娄阿鼠偷盗十五贯杀死店主尤葫芦案调查取证的故事,反映了清初明律令、重调查、唯证据的审案观念。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中,徐九经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唱词,反映了清末为官清明、为民父母的法律思想和观念。

问题:

[多选] 乾隆五十一年,四川发生一起杀人案:唐达根与宋万田本不相识,因赴集市买苞谷遂结伴同行。途中山洞避雨,宋万田提议二人赌钱。后宋万田得赢,唐达根将钱如数送上。归途,宋万田再次提议赌钱,唐达根得赢。宋万田声称唐达根耍骗不肯给钱,唐达根与之争吵进而双方互殴,争斗中唐达根将宋万田打死。依据《大清律例》及《大清律辑注》,你认为唐达根有可能被官府认定犯下列哪些罪行?()

唐达根系没有预谋、临时起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故杀。唐达根系恼羞成怒,欲夺赌钱故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谋杀。唐达根系无心之下,斗殴中不期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斗殴杀。唐达根系无怨恨杀人动机,以力共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戏杀。

问题:

[多选] 关于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和演进,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内容,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汉武帝顺应历史发展废除肉刑进行刑制改革,为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清末变法修律基本上是仿效外国资本主义的法律形式,固守中国的封建法制传统。

问题:

[多选] 关于中国古代诉讼、审判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西周时期“听讼”为审理民事案件,“断狱”为审理刑事案件。唐代县以下乡官、里正对犯罪案件具有纠举责任,对轻微犯罪与民事案件具有调解处理的权力。明代的大审是一种会审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清末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问题:

[多选] 关于法律权利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平民为争取权利同贵族进行的长期斗争,客观上加速了罗马氏族制度的瓦解,促进了罗马奴隶制国家与法律的形成。美国宪法修正案中影响较大的是关于公民权利的宪法前10条修正案、南北战争后关于废除奴隶制并承认黑人选举权的修正案、20世纪以来关于扩大选举权男女享受平等权利的修正案等。《法国民法典》根据“天赋人权理论规定了全体公民民事权利平等的原则。1888年完成的《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被认为过于追求罗马法化而忽视民族传统,注重资本家的利益而缺乏对弱者权利的保护而受到多方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