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公管学院835公共行政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
【答案】正式与非正式评估是从评估组织的活动形式上划分的。
(1)正式评估
正式评估是指采用描述性的方式来获取关于政策运行结果方面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的一种评估方式。它对运行结果的评估是建立在政策计划目标已经被政策制定者和计划管理人员正式宣布的基础上的。它的主要假设是:正式宣布的日的或目标是这些政策或计划价值的恰当测度。正式评估主要针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而定,它要求有正式的评估人员、经费和设施方面的保证,能够掌握较为充分的评估程序,采取科学严谨的评估手段进行评估。正式评估中需要按照事先制订的完整的评估方一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
正式评估的主要形式包括“总体评估”和“形成评估”两种。
①总体评估适用于原本就结构良好的政策问题,其目的在于检测政策方案实行一段时间之后的结果;
②形成评估则是对政策方案作持续的监控。
总体评估是建立于实证主义的基础上的,而形成评估则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它着重于世界的社会性建构和历史习俗上的可能性知识。
(2)非正式评估
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内容不做严格规定,对评估的结论也没有必须的要求,团体和个人可根据本身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对政策的各力一面加以分析和评价。非正式评估一般不占主导地位,但它可视为是对正式评估的必要准备,也是对正式评估的重要补充。
2. 社会监督
【答案】社会监督指由各社会组织和团体及公民作为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活动实施广泛监督活动。包括:
①社会团体的监督,指各种社会团体作为监督主体对行政管理实行监督的活动。
②公民的监督,指公民作为监督的主体,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对行政管理实行监督的活动。这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体现,是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公民权利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公民监督是社会监督中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监督。
③社会舆论的监督,是指社会公众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体形成舆论来对行政管理机构及其活动实施监督的活动。这项监督是宪法赋予社会公众的公民权利,从根本上来说是民主社会中新闻自山和公民享有的言论自由的必然延伸。
3. 行政目标
【答案】行政目标是指行政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达到或期望达到的行政管理目的和指标,它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行政月标具有如下特性:
(1)层次性。行政目标是由总目标、子目标、二级子目标,从总到分,从上到下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总目标、分目标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层级节制的目标系统。
(2)多样性。由于行政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复杂性,行政目标也必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从行政目标的内容看,有政治目标、经济目标、文化教育目标、社会服务目标等各领域的目标; 从行政目标的范围和数量看,有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和微观目标、单项目标和多项目标; 从行政目标的期限看,有长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 从行政目标的重要程度看,又有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
(3)从属性。多层次、多样化的行政目标并不是各自独立、相互并列的,局部的、低层次的、近期的行政日标要从属于整体的、高层次的、长期的行政目标。多种多样的行政目标对总的行政日标负责,受总目标制约,并根据总目标的要求进行调整、修订,使之更有利于总目标的实现。
4.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答案】(1)市场失灵主要是指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许多的局限性或缺陷性,因而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不能实现预期社会经济目标。市场失灵是主张实行政府干预的强有力的理由。
(2)政府失灵主要是指政府的政策十预措施不能实现预期的调节市场的作用,在某些条件下甚至导致比市场失灵更坏的结果。政府失灵是主张实行更为彻底的市场经济的基本依据。
(3)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体现了市场和政府在调控经济时的不足。由十政府和市场各自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就决定二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关系。
5. 民主集中制
【答案】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制和集中制有机结合的一种制度。民主制是指在国家生活中,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有权以不同的合法方式积极参加对国家大政方针、重大决策和法律的讨论,参加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及社会事务的管理,充分体现人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集中制坚持在高度民主基础上实行合理集中,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建立全党和全国正常秩序、实现管理意志统一、行动一致的基本保证。民主和集中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二、简答题
6. 现代社会必须进行行政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行政改革是行政主体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迁而进行的自我调整、变革的过程。
(1)行政改革之所以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
①行政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要求
政府必须对传统行政职能和行政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和变革,以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各国政府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引起各国政府对本国竞争力的高度重视。为应对全球化挑战,行政改革成为当代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
②行政改革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强政府自身管理的需要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发展经挤、加强政府管理改革的中心任务。各国政府纷纷通过管理制度、政策、机制和方式的调整,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行政法规、监督、廉政、民主制度等,从而较好地调节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间的矛盾。
③行政改革是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当代科技发展是各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立灵活、高效、公开和透明政府提供技术支持。这就要求政府作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是当代行政管理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目标。为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需要行政职权合理划分,政府职能的科学配置,组织机构的精干高效,人事制度、领导制度的不断完善,行政法规、行政制度的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方式方法等诸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行政改革才得以实现。
综上,无论从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还是社会发展角度,行政改革都成为当今国家发展的一种趋势。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行政改革,以期实现行政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2)由于我国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了政府包办一切的惯性,而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要求政府从原有的大操大办的角色转变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的角色上来,因此,这就迫切要求转变原有的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职能角色,而更多地转向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因此,我国行政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抓住了我国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角色错位的关键所在,重新界定政府职能,才能从根本上矫正我国政府的角色,才能使行政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才能规范政府行使权力的范围、界限和重点,所以我们看到历次行政改革都强调转变政府职能,对各行政机构的职能进行重新划分和界定。
7. 理解公共行政的“公共”二字的含义、“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异同。
【答案】(1)公共行政的“公共”二字的含义
“公共行政,,是公共行政学中的专门术语,由于在“行政,,前面加了“公共”二字,使“行政”本身的含义更为丰富。
①和私人行政相区别。“公共”是相对于“赢利的,,、“私人的”或“企业的”行政来说的,亦即强调执行行政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公共(Public )部门或公共服务机构,而不是私人企业或私人机构。
②明确行政活动的目的和性质。公共行政的目的和性质主要是为公众(Public )提供服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