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614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之普通地质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古登堡面
【答案】古登堡面是1914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发现地下2885千米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明显变化,其中纵波的速度明显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后来证实这里是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人们将这个界面称为古登堡界面。
2. 流纹状构造
【答案】流纹状构造是指由于熔岩流动,由一些不同颜色的条纹和拉长的气孔等定向排列所形成的流动状构造。这种构造仅出现于喷出岩中,如流纹岩所具的构造。
3. 克拉克值
【答案】克拉克值是指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成为元素的丰度,即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比。据克拉克等人的研究,仅O 、Si 、Al 、Fe 、 Ca 、 Na 、 K 、Mg8中元素的平均含量就占了地壳总量的97.52%。
4. 超基性岩
【答案】超基性岩是火成岩的一个大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常与超基性岩并用的术语是超镁铁岩,指镁铁矿物含量超过75%的暗色岩石。大多数超基性岩都是超镁铁岩。超基性岩在地球上的分布有限,出露面积不超过火成岩总面积的0.5%,而且主要是深成岩。
5. 河流阶地
【答案】河流阶地是指在河流侵蚀作用过程中,由于河流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下蚀作用加强,使河床降低,原有的河漫滩相对被抬升,形成分布在谷坡上,洪水已不能淹没的,顶面较平坦的台状地形。
6. 地热梯度
【答案】地热梯度即“地热增温率”。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升高的数值。地热增温率平均每深33米,温度约升高1℃。这一增温率至地下深处(地幔)时,则不按此规律进行。
7. 海相
【答案】海相是指海相是海洋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的总称。其反映了沉积岩的特征、揭示了沉积环境。例如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三角洲、泻湖等。
8. 风化壳
【答案】风化壳是指岩石经风化、剥蚀但依然残留原地,覆盖在母岩表面的风化产物。风化壳空间分布上呈不连续性,厚度差异很大。组成物质以粘土和碎屑为主,也可包括少量残存液体。风化壳具有结构疏松表层分散性强,分解程度高,不具有类似沉积岩的层理等特点。
9. 空隙率(度)
【答案】空隙率(度)是指岩石中的空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之比。一般在可溶性岩石中常见,如灰岩。空隙率越大,岩石能储存的地下水的空间就越多,的透水性越好,反之,空隙率越小,岩石能储存的地下水的空间就越少,岩石透水性越差。
10.平行褶皱
【答案】平行褶皱是指同一褶皱层的厚度在不同部位大体相等,各褶皱面平行弯曲,具有同一曲率中心。由中心向外,褶皱面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曲率变小,层面越平缓:向着核部方向曲率逐渐变大。
二、简答题
11.试比较地下水的剥蚀、搬运及沉积等作用与地表水有什么不同?
【答案】(1)地下水
①类型: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类型位置流向补给分布深度和水质潜水(重力水)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从高处流向低处雨水和地表水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埋藏浅,易开采,易污染承压水(自流水)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从压力大处流向压力小处潜水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埋藏深,水质好,流量稳定
②地下水的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凝结水:在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很少,主要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凝结渗入地下。原生水:主要与岩浆活动有关,数量很少
(2)地表水
地表水由经年累月自然的降水和下雪累积而成,并且自然地流失到海洋或者是经由蒸发消逝,以及渗流至地下。
然任何地表水系统的自然水来源仅来自于该集水区的降水,但仍有其他许多因素影响此系统中的总水量多寡。这些因素包括了湖泊、湿地、水库的蓄水量、土壤的渗流性、此集水区中地表径流之特性。人类活动对这些特性有着重大的影响。人类为了增加存水量而兴建水库,为了减少
存水量而放光湿地的水分。人类的开垦活动以及兴建沟渠则增加径流的水量与强度。
12.简述板块构造的含义及板块划分的依据。
【答案】板块构造学说是一种现代地球科学理论,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被誉为科学史上的一场革命。
(1)板块构造的含义
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两个圈层,即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 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做大规模的运动; 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的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2)板块划分的依据
板块划分主要依据是板块边缘的构造、活动性和板块内部的整体性,井以此可分为以下三种板块边界:
①洋脊扩张带
洋脊扩张带是离散型或张裂型板块边界,沿此边界板块分裂并作离散运动,地幔物质涌出,产生洋壳,因此又称为生长型板块边界。
②海沟
海沟是聚敛型板块边界沿此边界两个相邻板块作相向运动,大洋板块发生俯冲消减,因此它又称为消减型板块边界。
③转换断层
转换断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板块边界,沿此种边界既无板块的增生,又无板块的消减,而是相邻两个板块作剪切错动。
以上三种板块边界主要位于洋底或洋陆交接处。此外,大陆内部的地缝合线则是两个大陆之间的碰撞带,代表己经消亡的古海洋,是古板块划分的重要依据。
13.深海沉积物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水深超过200 m的海洋水域都称为深海,包括了大陆坡、大陆坡脚和大洋盆地等。由于现代海洋勘探技术的限制,深海沉积物的观测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深海沉积物的分类主要依据沉积物的物源及成分,各种沉积物在全球大洋中有自己优势的分布范围。大洋沉积物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1)陆源碎屑沉积
沉积物特征:陆源碎屑沉积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大陆,依靠浊流或等深流的搬运,沉积在大陆坡和大陆坡脚处。
(2)深海冰川沉积
深海冰川沉积是大陆冰川进入大洋之后,随着海水的漂流融化,冰川所携带的碎屑物沉入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