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614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之普通地质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向源侵蚀
【答案】向源侵蚀是指因下蚀作用使河谷向源头方向伸长的过程。河流通过向源侵蚀增加了河谷长度,减小了河床纵坡降,使分水岭缩小。由于各条河流的水量,河源地面坡度、岩性及其构造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各河流向源侵蚀速度不同。
2. 现代构造运动
【答案】现代构造运动是指人类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地壳运动。它对人类经济活动有较大的影响。除用地貌研究法等以外,通过人类文化遗迹的研究,以及对历史上地震等记载的研究,往往能得出几千年、几百年构造运动的认识。此外,还可以用各种方法和仪器进行观测,得出现代构造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后来,更多学者把它看作“现代地壳运动”的同义词,指几百年、几十年和目前正在发生的地壳运动。
3. 粒雪
【答案】粒雪是指粒径较大的团粒状的雪。是由积雪盆地中积聚的结晶形态的新雪,在压力或热力作用下,经融化、冻结、归并而成。粒雪呈白色粒状,粒径常达0.5厘米以上,比重平均0.5左右。粒雪在热力、压力的继续作用下,压紧、冻结或发生重结晶形成块状的冰川冰。冰川冰
呈蓝色,比重约为0.9。如对积雪盆地作一剖面,自上而下大致可分为积雪、粒雪和冰川冰几部分。
4. 夷平面
【答案】夷平面是指当地壳构造抬升,准平原地形被抬升到较大的高度,形成的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
5. 地质营力
【答案】地质营力是指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 构造运动
【答案】构造运动是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又称岩石圈的运动。构造运动可以促进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不仅决定地表轮廓和水圈的分布,还影响生物圈的分布,
并改变大气环流,以至影响整个地球表层环境。
7. 解理
【答案】解理是指矿物晶体受应力作用而超过其弹性限度时,沿一定结晶学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固有特性。这此光滑的平面叫做节理面。节理是晶质矿物才具有的特性,严格受晶体结构因素的控制。
8. 地震
【答案】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灾害。
9. 震源深度
【答案】震源深度是指震中到震源的深度。震源深度是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之一。震源深度指地震波发源的地方,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10.火山锥
【答案】火山锥是指火山喷出物在喷出口周围堆积而形成的山丘。山于喷出物的性质、多少不同和喷发方式的差异,火山锥具有多种形态和构造。以组成物质划分:有火山碎屑物构成的渣锥; 熔岩构成的熔岩锥(熔岩丘); 碎屑物与熔岩混合构成的棍合锥。以形态来分:有盾形、弯形、钟状等火山锥。圆锥状的火山锥是标准的火山锥形象。
二、简答题
11.岩浆和熔岩有何区别? 岩浆活动有哪几种方式?
【答案】(1)区别
①岩浆是指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熔融物质。硅酸盐是岩浆的主要成分。其中SiO 2的含量在80-30%之间; 金属氧化物如Al 2O 3, Fe 2 O 3. FeO. MgO. CaO. Na 2O 等占20-60%。其它如重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放射性元素等,它们的总量不超过5%。此外,岩浆中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其中主要是H 2O , CO2. H2S , F2. Cl2等。
②熔岩是己经熔化的岩石,以高温液体呈现,常见于火山出口或地壳裂缝,一般温度介乎于摄氏700度至1200度之间,虽然熔岩的豁度是水的十万倍,但也能流到数里以外后才冷却成为火山岩。
(2)岩浆活动方式
岩浆活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由于外压力大于岩浆内压力,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中,冷凝结晶成侵入型岩浆岩; 另一种则由于岩浆内压力大于外压力,致使其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12.简述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主要沉积特征。
【答案】(1)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河流人海时流速急剧降低,河流所携的碎屑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河口处,形成水下冲积锥。水下冲积锥逐渐向大海方向增长,加大其宽度和高度。河流到达稳定水体时在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沉积物和沉积地形称为三角洲。
(2)主要沉积特征
①河床支流的冲积层,在平原区为砂和黏土,在山区为较粗的物质;
②湖相沉积物,主要是富含有机物的亚黏土质沉积物,这些封闭的水域可能是脱离了河床的支流,或是位于河床间岛屿低洼地上的水域;
③沼泽沉积物,在湖泊闭合之处产生的泥炭层;
④海相沉积物,形成于涨水的涌浪时期。
13.澙湖与一般湖泊有什么不同?
【答案】(1) 澙湖
是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海岸带泥沙的横向运动常可形成离岸坝—澙湖地貌组合。当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澙湖。在潮流作用下,可以冲开堤坝,形成潮汐通道。涨潮流带入澙湖的泥沙,在通道口内侧形成潮汐三角洲。澙湖沉积是由入澙湖河流、海岸沉积物和潮汐三角洲物质充填,多由粉砂淤泥质夹砂砾石物质组成,往往有黑色有机质粘土与贝壳碎屑等沉积物。
(2)湖泊
是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湖盆是地表相对封闭可蓄水的天然洼池。湖泊按成因可分为构造湖、火山口湖、冰川湖、堰塞湖、喀斯特湖、河成湖、风成湖、海成湖和人工湖(水库)等。按泄水情况可分为外流湖(吞吐湖)和内陆湖:按湖水含盐度可分为淡水湖(含盐度小于lg/L)、咸水湖(含盐度为1-35g/L)和盐湖(含盐度大于35g/L)。湖水的来源是降水、地面径流、地下水,有的则来自冰雪融水。湖水的消耗主要是蒸发、渗漏、排泄和开发利用。
14.板块边界有几种类型? 它们各具有哪些地球物理特征?
【答案】板块的边界有三种类型:离散型边界、汇聚型边界和转换型边界。
(1)离散型边界
离散型边界以拉张作用为特征,张应力产生断裂,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玄武质岩浆沿着这些裂隙侵入或喷出。这些岩浆冷却之后成为板块的一部分,地表面积的一半以上是由沿离散型边界的火山作用产生的。
(2)汇聚型边界
汇聚型边界两侧的板块相向运动,是一个地质作用复杂的地区,它以岩浆作用和构造变形变质作用为特征,又可以分成两种基本类型:俯冲型边界和碰撞型边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