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语言学基础综合(同等学力加试)之现代汉语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错别字
【答案】错别字是错字与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成字,规范字典查不到的字; 别字又称
,指把甲字写成乙字。错别字也可简称错字,因为写“别”的也是写错的,通常所说的写“白字”
错字也包括写别字在内。
2. 辅音
【答案】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也称子音。
3. 儿化韵
【答案】儿化韵是指汉语中儿化了的韵母。普通话的儿化韵不是主元音后加上一个[r],而整个韵母贯穿着卷舌色彩。即“儿化”是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得韵母就是“儿化韵”。例如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这个“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只表不在念到“花”这个字音末尾的元音时,随即同时加上一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带上卷舌音“儿”的音色。
4. 语义指向
【答案】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它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问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语义指向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问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句法结构研究的是句子成分的组合关系。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组关系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我们在对状语的语义指向作静态分析时,状语的语义指向是确定的,而这种确定性是有深厚语义基础的。这决定于状语在深层结构中与其他成分的同现关系。
例如,“他唱响了家乡的民谣了”中的“响”的语义指向是“家乡的民谣”。
5. 焦点
【答案】焦点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这就是句子的“焦点”。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焦点一定与说话者所设定的受话者所知道的某些信息有关,一定会用一些可以感知的手段标示出来。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表现出来,例
,如果,语调重音落在“小明”上,那么“小明”就是信息的焦点,如果落如“小明吃了苹果。”
在“苹果”上,信息的焦点就是“苹果”。
6. 主谓谓语句
【答案】主谓谓语句是指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从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和主谓短语里的主语(称为小主语)是施事还是受事以及其间的关系等方面来看,主谓谓语句大体有五种类型:①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受事││施事——动作。②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施事││受事——动作。③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④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⑤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等。
7. 平分阴阳
【答案】平分阴阳是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中古的平声调类字,根据声母的清浊分派入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平分阴阳是中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程中,在声调方面的三个主要变化之一。比如说现代汉语中的阴平“诗、超”和阳平“时、人”在古代都属于平声。
二、简答题
8. “吃、分析、相信、爱、调查、听”都是动词,试从语法功能上对其进一步分类。
【答案】从语法功能上对动词进行以下分类:
(1)一般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及物动词
吃、听是一般的表示动作的及物动词。作谓语,能带宾语。后面可以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这些表示行为动作的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重叠后变成“吃吃饭”、“听听歌”。
(2)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相信、爱。表心理活动的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能说“很相信”“非常喜欢”。
(3)属于兼类的动词
调查。这类小是单纯的动词,同时还属于名词,既是谓词性的,同时还是名词性的,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比如:“调查报告”“写份调查”。
(4)及物动词
,它也可以像“吃”分析。“分析”后面可以带宾语,比如“分析数据”、“听”一样重叠表示
短暂,可是重叠后很少在后面接宾语,我们一般只说“把这个问题分析分析”。
9. 固定短语也可能有各种色彩义,试指出下列各固定短语的色彩义。
龙腾虎跃 三长两短 唇红齿白
打游击 打牙祭 炒鱿鱼
举世瞩目 蝇营狗苟 马不停蹄
【答案】(1)龙腾虎跃:褒义、形象
(2)三长两短:中性、口语
(3)唇红齿白:褒义、形象
(4)打游击:中性、口语
(5)打牙祭:口语、方言
(6)炒鱿鱼:口语、方言、形象
(7)举世瞩目:褒义、书面语
(8)蝇营狗苟:贬义、书面语、形象
(9)马不停蹄:中性、书面语、形象
10.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共同语和方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源异流,不相互对抗,相互影响。都能满足一定社会交际的需要,都具有完整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区别
使用范围不同:
①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②民族共同语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2)联系
①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②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
③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
④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总之,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很长时间里仍与共同语同时存在。
11.下列四组复句的后一分句,有的能加“但”或“却”,有的不能加能加的请加上,并说明意思的变化:不能加上的请说明不能加的原因。
①a 他这个人既聪明,又能干。
①b 他这个人既聪明,又黑心眼。
②a 他一方面说你聪明能干,另一方面又说你心眼好。
②b 他一方面说你聪明能干,另一方面又说你蛇蝎心肠。
③a 无论你说了他什么坏话,他都尊重你。
③b 无论你说了他什么坏话,他都记在心里。
④a 如果说你是个聪明人,那么他也是个聪明人。
④b 如果说你是个聪明人,那么他就是个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