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扬州大学2102普通生物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适应福射。

【答案】适应辐射是指一个祖先物种适合多种不同的环境而分化成多个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不相同的种,形成一个同源的辐射状进化系统。

2. 粥样动脉硬化。

【答案】粥样动脉硬化是指动脉内膜中沉积含胆固醇的脂肪,形成粥样斑块,阻塞血流,引发血栓的血管病。

3. 生产者。

【答案】生产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非绿色植物和自养型微生物)。

4. 食物链。

【答案】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在生态系统中,以生产者为起点,各种生物有机体以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即通过食物的关系彼此关联而形成为一个能量与物质流通的系列,即食物链。

5. 单克隆抗体。

【答案】单克隆抗体是指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6. 常染色体。

【答案】常染色体是指在生物体细胞中,除了与决定性别有关的性染色体外,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成对存在的染色体。

7. 星体。

【答案】星体是指中心体的外围有成辐射状排列的微管,形成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星丝,星丝和中心体合称星体。

8. 植食现象

【答案】植食现象是指动物(专食植物的称植食动物,兼食动物的称杂食动物)以植物为食的现象。

二、简答题

9. 简述细菌的结构。

【答案】细菌分为真细菌和古核生物。真细菌包括细菌、蓝细菌、放线菌、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和支原体等。其结构特点为:

(1)细菌没有细胞核,只有一个环状的DNA 分子,位于细菌细胞内特定的区域内,称为类核体(拟核),在这区域内有少量的RNA 和非组蛋白蛋白质。类核体与周围的细胞质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

(2)细菌细胞质中有散在的核糖体,没有线粒体等细胞器。

(3)除支原体外,所有细菌都有细胞壁。细胞壁不含纤维素,它的主要成分是含乙酰胞壁酸的肽聚糖。胞壁酸是细菌壁的特有成分。

(4)很多杆菌和螺旋菌的体表有鞭毛,鞭毛固定在原生质膜和细胞壁上,细菌借助鞭毛旋转推动菌体前进,移向营养物或逃避有害刺激。

(5)—些革兰氏阴性菌的表面还有短而多的纤毛,没有运动功能,纤毛的作用是使细菌互相附着成为群落,而成为群落的细菌才能使寄主发病。有些细菌只有一两根长纤毛,这种纤毛在细菌有性生殖时是遗传物质的运输管道。

(6)细菌的细胞膜是脂类双分子层结构。

(7)很多细菌的细胞质中还含有小的环状DNA 分子,称为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10.人的小肠内的消化酶的来源。

【答案】小肠是最重要的消化器官。胃中被部分消化的食物进入小肠后,它的酸性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各种消化酶集中于小肠之中消化食物。这些酶有3个来源,即胰脏、小肠腺和小肠绒毛表面的上皮细胞。

(1)胰液含有多种酶,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糜蛋白酶、羧肽酶和氨肽酶、脂酶,能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胰液中还含有核酸酶,消化核酸。

(2)小肠腺含有羧肽酶,是肽链外切酶的主要来源。小肠腺还分泌多种其他肽链外切酶,如氨肽酶、二肽酶,分泌消化双糖的酶:蔗糖酶、乳糖酶、麦芽糖酶。

(3)小肠绒毛上皮也能分泌二肽酶和水解双糖的酶,如麦牙糖酶、蔗糖酶、乳糖酶等,促成蛋白质和糖的最后消化。

11.切除实验狗的胰脏后,该狗排出的尿引来了许多蚂蚁。

【答案】胰腺内有散在的岛状细胞团,称为胰岛。胰岛的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高时,其分泌增加,促进糖的代谢和储存、血糖合成肝糖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切除实验狗的胰脏,没有胰岛素的分泌,血糖过高,不能全部在肾小管重吸收,随尿排出体外,引来了许多蚂蚁,出现糖尿病症状。

12.人的白化病由隐性基因b 决定,且纯合子bb 才表现出为白化病。经调查某地区白化病患者与正常人群的比例为1:10000, 试求:

(1)b 基因的频率。(2)B 基因的频率。(3)Bb 基因型的频率。(4)BB 基因型的频率。

【答案】(1)设隐性基因b 的基因频率为q , 根据题意,某地区白化病患者与正常人群的比

例为

(2)B 基因的频率

(3)Bb 基因型的频率

(4)BB 基因型的频率

13.什么是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可分为哪几个部分?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生物物质分解代谢的共同终末途径?

【答案】(1)细胞呼吸的定义:是指细胞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糖类等有机物,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反应先在细胞质基质,后在线粒体进行。葡萄糖(或糖原)在正常有氧的条件下,氧化后产生

化。

(2)整个过程分为3个阶段:

①糖酵解

一分子葡萄糖在细胞质中反应生成两分子丙酮酸,并伴随2分子ATP 和2分子NADH 的产生。

②柠檬酸循环

柠檬酸循环又称krebs 循环或三羧酸循环,简称TCA 循环。指糖酵解的终产物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在丙酮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乙酰乙酰进入三羧酸循环,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酸一一梓檬酸开始,经过一系列脱氢和脱羧反应后又以草酰乙酸的再生成结束。由于循环中首先生成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故被称为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1分子葡萄糖分子在柠檬酸循环中要产生2分子6分子NADH 和2分子

通过由电子载体所组成的电子传递链最终被③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NADH 和电子传递是指在有氧条件下,

氧化。氧化磷酸化是指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发生的,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合成ATP 的反应。经电子传递和化学渗透,将氧化与磷酸化相偶联,发生部位在线粒体内膜。

(3)原因

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糖类、脂类、氨基酸)的最终代谢通路,三羧酸循环的起始物乙酰

代谢。

三羧酸循环是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核酸代谢以及次生物质代谢联络的枢纽。糖和甘油在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酮戊二酸及草酰乙酸等)可转变成为某些氨基酸,某些氨基酸

又可通过不同途径变成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再经糖异生的途径生成糖或转变成甘油。其他代

和水,这个总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又称细胞氧化或生物氧不仅是糖氧化分解产物,它也可来自脂肪的甘油、脂肪酸和来自蛋白质的某些氨基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