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28新闻传播实务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28新闻传播实务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28新闻传播实务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二) . 15 2018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28新闻传播实务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三) . 27 2018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28新闻传播实务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四) . 46 2018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28新闻传播实务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五) . 59
一、简答题
1. 新闻评论标题的类别有哪些?
【答案】新闻评论标题的类别主要包括:
(1)表达论点的标题
①完整地表达论点的标题
表达论点的标题一般是一个判断句。因此也可以称作“判断题”。“判断性的题句,很明显地告诉读者对某一问题所应有的认识。”体现了核心论点的判断,全面、确定地反映了评论内容,它对评论内容的传播也最有效率。
表达“结论”的标题最容易为受众所记住。它应该是评论标题在信息传播上的最优选择。 ②不完整地表达论点的标题
有一些评论的标题可以看作是表达了论点,但在形式上并非完整的判断句,因为在标题中看不到主语。主语其实在文章内容之中,加卜主语,就是一个完整的判断。
新闻评论标题信息内容的“缺省”,是新闻评论标题的常态,主要是因为在操作传统上评论标题空间有限。
(2)不表达论点的评论标题
①标出要评论的新闻事件
即把评论的对象标出来。这是早期事件性新闻评论的选题用得比较普遍的题型。这种标题类型,往往加上一个代表评论体裁的词。
②标出事物之间的关系
这类标题出现两个或多个对象,也被称作“并列题”。在许多情况下,其本身就是“缺省”地表达对两个事物“有关”的判断。因此,与单个对象的标题相较,它的信息更丰富,也更为确定。
③通过修辞等方法暗示出作者的倾向、评论的方式、角度或重点
“驳什么”,比“评什么”多一重否定性信息。“从什么看什么”的标题,暗示出评论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方式是一种移动和推演、扩大或缩小、转移视野的方式。通过修辞手段在客观信息的标题中流露出评论者主观信息。
④标出问题
这种题也被称作“设疑题”。以“为什么”字句开头的评论标题,先透露出的是,这种标题比仅标出评论的对象包含更多的信息一一明示评论侧重于分析新闻事件的原因。
⑤标出评论的主体
这些评论的标题往往并不表达论点,而仅仅表达论题的范围。其格外突出的评论主体的身份,格外引人注目,因为评论主体的身份与论题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这些标题一般都由评论编辑制作。
2. 社评与本报评论员文章有何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1)社评与本报评论员文章的共同点
社评、本报评论员文章是介于社沦和短评之间的一种评论形式,是中型的评论文章。这类文章一般在1000字左右,通常是就某一问题或选择一个重要的侧面发表意见,作更深一层的分析。
(2)社评与本报评论员文章的不同点
①社评、本报评论员文章有署名和不署名两种形式。编辑部决定采用社评或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发表,往往由论述问题的重要性和发表的郑重程度决定。
②社评发表的郑重程度仅次于社论,直接代表编辑部集体的意见,反映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一般不署名。以本报评论员署名的评论,形式上虽不直接代表编辑部集体的意见,只表明它是编辑部一个评论员写的文章,但在通常情况下,都得到编辑部同意。
③评论员文章既有一定的“官方色彩”,又可以有个人的风格。它的选题面更广一些,一般不从正面全面论述某个重大问题,而是选择一个侧面单刀直入,对所要论述的问题进行比较集中、比较深入地分析。它不必像社论、社评那样持重、严肃,可以写得自由、活泼一点。
3. 从邹韬奋全集或选集中,选读若干篇小言论,分析其内容和文风的特点。
【答案】邹韬奋重视报刊言论,在主办《生活周刊》到以后的《大众生活》等报刊中,亲自主持报刊的言论工作。他的《小言论》(以后为“社评”)和《读者信箱》对读者的影响十分深远。
(1)邹韬奋的小言论善于抓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说群众想说的话,往往从一件具体事生发,采取谈家常的方式,评论三五百字,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简单干脆、明白晓畅,既生动活泼又有战斗性,很适合群众阅读,被广大读者视为良师益友。
(2)文风“明显畅快”,采用平民式的文字,用“最生动,最经济的笔法”,短小精悍、亲切感人,对广大读者像老朋友谈心一样,推心置腹、循循善诱。
(3)批驳国民党当局的错误言行和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时,慷慨陈词、锋芒凌厉,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号召力。
4. 试比较各位专家、学者对新闻评论定义表述的长与短。
【答案】(1)台湾报人林大椿在《新闻评论学》一书中说“新闻为事实的客观记载,评论为基于事实而发表的意见。”
该定义指出新闻评论区别于新闻报道的本质是基于事实而发表的意见,但忽略新闻评论的新闻性和所评述新闻事件的价值和普遍意义,并不是所有基于事实的意见都是新闻评论,定义缺乏
针对性,过于宽泛。
(2)我国著名评论工作者、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范荣康认为“新闻评论是就当天或最近报道的新闻,或者虽未见诸报端但确有新闻意义的事实,所发表的具有政治倾向的、以广大读者为对象的评论文章。”
该定义比较完整地阐述新闻评论的内涵,指出新闻评论的新闻性、论说的公众性。但不是所有的新闻评论都具有政治倾向,随着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的繁荣,新闻评论所基于的事实和现象也更加广泛,而且该定义未能指出新闻评论的写作主体。
(3)曾从事过媒体评论工作、现在执教新闻评论课程的学者马少华这样表述:“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
该定义指出了新闻评论是一种新闻体裁,突出了新闻评论的新闻性和思想性,但并不是所有新闻事件都能引发新闻评论,此定义过于简单。
(4)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宇教授则认为:“所谓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新闻评论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或文字、或声音、或音像结合、或图文并茂,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定义较为全面,对于新闻评论的主体、内容、形式都所界定,还强调了其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该定义对评论的事实未做限定,并不是所有新闻事实、问题都引发新闻评论。
(5)丁法章在《新闻评论教程》中这样概括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热门话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思想启迪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这一定义是对历来专家、学者的新闻评论定义的总结归纳,比较完整全面。
5. 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报刊言论的发展大概可分为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代表性人物是谁?
【答案】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报刊言论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
(1)以政论为主的报纸评论的兴起(1874-1894年)
①概述:19世纪60年代之后,一部分具有资产阶级观点的知识分子提出一些改良政治的主张,把办报作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扩大政治影响和推动改良运动发展的重要手段,政论报刊从此产生,始终以政论为主要内容。
②代表人物: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影响的报刊政论家王韬。他于1874年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这是公开宣传变法的第一家报纸,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以政论为主的报纸。王韬撰写的100多篇政论,表达力主变法的政治观点,反映我国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获得发展的愿望。
(2)从政论向评论的演变(1894-19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