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28新闻传播实务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电视评论屏幕文字的作用。
【答案】电视评论的屏幕文字,是指根据节目内容需要,在后期制作时运用电子技术叠加在画面上的文字。标题是屏幕文字的特殊形式。
电视评论屏幕文字具有以下作用:
(1)补充、说明
字幕可以补充、说明画面无法表达的内容,如时间、地点、人物姓名及身份、事件的起因及结果等等; 也可以以此来消除由于录音效果不好或因口音较重、口齿不清及外语谈话等造成的听知障碍和理解歧义。
(2)提示、强调
可以帮助刚刚打开电视机的观众了解评论的论题和内容,也可以帮助观众理解评论的见解和主旨。同时,由于标题的适时出现和论点的及时标明,评论的层次感和条理性也显得越发清晰,使线性传播的电视评论增添了节奏感,便于在人们的记忆中更长久地留存。
(3)提炼、升华
由于电视评论具有直观性和转瞬即逝的特点,也由于电视受众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比其他媒介更大,在电视评论中打出字幕,用以提炼论点、升华主题显得必不可少。与论述性语言相结合的论点性字幕,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党报评论为何要采取应对新媒体的方略?
【答案】(1)当今,人们正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和全媒体时代。新兴媒体己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途径。网络、手机话语以及论坛、博客、微博等,凭借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独家性、贴近性、交互J 胜等特点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评论的迅速发展及其产生的越来越大的冲击波,对传统媒体评论尤其是党报评论构成严峻的挑战。
(2)在新兴媒体评论以其快捷、新鲜、犀利、“草根’夕、贴近、互动的优势,对传统媒体评论特别是党报评论形成“抢、逼、围”之势的今天,党报评论如不下决心切实扭转上述状况,势必要影响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3)党报评论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为应对网络评论的挑战,化“危”为机,顺势而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在新闻报道特别是新闻评论的变革上进行可贵的探索,采取应对新媒体的方略,是党报发展的必然结果。
3. 政论性按语和说明性按语有何区别?
【答案】(1)政论性按语一般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①提纲掣领、简明扼要地把新闻报道和文章的中心思想点出来,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涵和意义,帮助受众理解报道和文章发表的意图,提高阅读效果。
②联系新闻报道或文章,及时传达党和政府有关的最新指示精神,交代或重申有关问题的政策界限,有不少编者按语,原来就是党委负责同志的批示。
③满腔热情地肯定和赞扬社会生活中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严肃地批评错误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也需要编者按及时抓住新闻报道中的典型,代表编辑部讲话。
④借题发挥,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将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再提高一步,使读者得到更多的理性的认识,强化报道的说服力。
(2)说明性按语
旨在帮助读者理解新闻报道,补充说明一些情况,交代一些背景,如作者的身份、刊载的目的等等,以引起受众的兴趣和重视。
4. 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但不得出卖排放指标。
《京都议定书》
(英文:脚otoProtocof ,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 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UNFCCC )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口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
条约规定,它在“不少于55个参与国签署该条约并且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附件I 中规定国家在1990年总排放量的55%后的第90天”开始生效,这两个条件中,"55个国家”在2002年5月23日当冰岛通过后首先达到,2004年12月18日俄罗斯通过了该条约后达到了“55%”的条件,条约在90天后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
【答案】
5. 谈谈新闻评论的结构布局应该遵守的几个原则。
【答案】与一般的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的结构有自己的要求。由于评论以分析、议论、评价、说理为主要任务,因而其结构布局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评论的结构布局应考虑文章(或节目)的具体内容,根据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论述问题的实际情况、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围绕论题和中心论点组织安排评论的观点、
材料和先后顺序。
(2)评论的结构布局应考虑受众的实际状况,根据他们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认识规律和心理需求安排评论的逻辑思路和前后布局。
(3)评论的结构布局应反映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遵循评论结构总体框架和基本规律的同时,在开头、结尾和层次安排上应体现自身的个性特征。
6. 简述报纸新闻评论的几种基本体裁。
【答案】(1)按其主要性能分
①带有全面部署性的新闻评论
通过对全局性的问题进行发言,及时传达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指示精神,阐述党和政府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的方针、政策,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指出方向和道路,交代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对各行各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②带有说理启发性的新闻评论
对党和政府在各个小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大部署和重要工作,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典型和倾向性问题,主要从理论上和思想上来启发读者觉悟,提高人们的认识,文章有一定的理论色彩。这类评论常以特约评论员文章、社论、思想评论、漫谈、杂感等署名文章的形式出现。
③带有业务指导性的新闻评论
这类评论专业性较强,往往针对某条战线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进行指导,使从事某一领域具体工作的干部、群众有所遵循,有所鼓舞。媒体编辑部就工业、农业、商业、文教、卫生等力一面某一具体工作进行指导的评论均属这一类。
④带有政治鼓动性的新闻评论
一般指为配合重要纪念日、重要庆典、重大活动和外交礼节性而撰写的言论。这类评论虽然带有某种应景和应酬的性质,但也可以进行一些重要问题的解释和说明,表明我国在国内国际某些问题上的态度及立场。
(2)按其评述内容分
新闻评论可以分为政治评论、法制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论、文教评论、文艺评论、军事评论、外事工作评论、国际评论以及社会问题评论等。
(3)按其作者身份分
①从狭义卜看
a. 经常采用的主要由编采人员撰写、代表编辑部集体意见的评论:社论、社评、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以及述评等;
b. 主要山编采人员、专家学者、业余通讯员和受众撰写的署名评论:专论、思想评论、新闻时评、小言论以及富有新闻性和文艺色彩的随感、杂文、文艺评论。
②从广义上看
a. 包括工作研究、采访札记、访问随笔、市场漫步以及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记者来信、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