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评论
【答案】新闻评论是指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包括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感随笔、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或节目)的总称。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是新闻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
2. 贴近群众
【答案】贴近群众,是指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新闻评论要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而说不出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而又喜欢听的话。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新闻评论选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 广播新闻评论
【答案】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评论的一种,是广播评论的核心。狭义上的广播评论是指广播新闻评论。广播新闻评论是专门供广播使用的新闻评论,是广播新闻媒介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电台宣传的旗帜,是广播新闻宣传的灵魂。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是:有的放矢,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观点鲜明,具有高度的思想性; 面向基层,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它是“有声评论”、“口语化评论”。
4. 文中按语
【答案】文中按语,是指与新闻报道或文章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一种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它的特点在于直接插入文中,标上括号,附在新闻报道或文章某句话、某段文字的后面,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直截了当,灵活醒目,直接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5. 评论的新闻性
【答案】评论的新闻性是指新闻评论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新闻价值。是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或是针对一个事件、
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必须是广大干部和群众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是它的新闻性,这是由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新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的重要区别。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主要表现在它所评论的对象,是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内容是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是它的新闻性,这是由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新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的重要区别。评论的新闻性决定了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或是针对一个事件、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必须是广大干部和群众最关」自、最感兴趣的。在选题和立论的时候要有针对性,注意有的放矢,就是这个道理。许多配合新闻报道发表的评论,包括编者按、编后等,运用灵活,发言及时,即事明理,由于有较强的新闻性,很受读者的欢迎。现在报纸上各种样式的专栏小言论日渐增多。还有许多配合新闻报道发表的评论,包括编者按、编后等,运用灵活,发言及时,即事明理,由于有较强的新闻性,很受读者的欢迎。
二、简答题
6. 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及编后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及编后为按语的三种表现形式,其各自特点如下:(1)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其基本特点包括以下方面:①行文提纲掣领,文字简明扼要,不必复述所依附的报道或文稿的内容,只需直接提出编者的看法和观点; ②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不署名,也不拟制标题; ③应用:依托报道配写一篇文前按语。(2)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其基本特点包括以下方面:①与所依附的报道既相互配合,又相互融合,编者可以直接评价、分析文中的内容和提法,议论的针对性很②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随时评点,使用方便,运用灵活,有助避免传播中的副作用; ③文字简练、鲜明泼辣,与上下文衔接自然,便于阅读,易于理解,适合读者的认识规律和接受与理解。(3)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其基本特点包括以下方面:①编后在发表形式上与前两种按语不同,它位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结构更为完善,可以有标题,也可以署名;
②编后在写作要求上与前两种按语有所不同,写法上更接近随感短评,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也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
③编后在功能上与前两种按语的侧重点不同:文前按语冠于文首,大多起强调、提示的作用; 文中按语穿插于字里行间,大多起注释、点拨的作用; 编后置于文末,大多起引申、生发的作用;
④编后在运用上比前两种按语灵活多样,不仅可以配合新闻报道或文稿,图片、图表、漫画等也可以配写编后。
7. 我国新时期新闻评论革新又有哪些发展?
【答案】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我国新闻宣传包括言论工作的根本原则。(1)新时期的新闻评论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短小精悍、求真务实的学风和文风。在恢复言论的
优良传统的同时力求有所发展和革新。其中包括言论的小型化和多样化方面有了突破,言论的针对性、新闻性和群众性开始得到加强,尤其是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已由原有的主体评论一枝独秀发展为专栏评论、记者评论乃至声像评论等百花争艳的局面,并涌现了许多有影响的专栏评论和评论作家。
(2)在社会主义新时期,除了报刊评论蓬勃发展以外,广播评论也真正兴旺起来。广播评论作为一种独立的评论样式,开始得到新闻界的认可。
(3)电视评论类节目蓬勃兴起。十分重视对新闻信息进行综合性深度加工的评论类节目,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这样的栏目,以此作为体现电视台节目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4)报刊评论、广播评论和电视评论是传统三大媒体的评论,随着第四媒体一一网络的兴起,另一种新型评论一一网络评论也悄然兴起,并且迅速发展。以前由于大众传播媒介凭借其特殊的条件,通过其运作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和控制着社会舆论,而网络评论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相对垄断的格局,使言论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造成了一种开放的信息传播环境,在这里,媒介不再是信息的垄断者,普通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空前扩大,他们可以对事实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 更重要的是,网络使普通人获得了发表并且广泛传播言论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