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28新闻传播实务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社论和编辑部文章有何异同点?
【答案】(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的含义
①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政党机关报代表同级党委)就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事变或问题表明立场的指导性言论。社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是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体裁,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针对当前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围绕党的工作重心,及时阐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指出今后的任务和奋斗的方向,从而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②编辑部文章,是由社论发展来的,是比社论更有分量的、更具影响力的一种评论形式。
(2)社论和编辑部文章的相同点
①都代表编辑部发言。
②容量大,规格高,都具有权威性。
(3)社论和编辑部文章的不同点
①与社论相比较,党报的编辑部文章容量更大,规格更高,是专门就国内外政治、思想方面的重要问题或重大事件发表的政策性言论。
②在我国,编辑部文章是同级党政机关对国内外重大问题所作的理论卜和政策卜的论述,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长理论知识。撰写编辑部文章,要求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修养和理论思维能力,在所论述的内容上具有权威性。
③编辑部文章代表编辑部发言但又不同于社论,其选题的新闻依据、读者对象、采用议论方式等更多是一种新闻取向与评论表达,而非政策取向与学术表达。
④政论追求而非时评追求,也使编辑部文章与同样代表媒体编辑部的社论、特别是直接配发新闻报道的评论员文章相区别。
2. 试述拉斯韦尔的5W 模式。
【答案】(1)拉斯韦尔“5W ”的传播模式
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5W ”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5W ”模式如下:
谁(Who )~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其称谓来自模式中五个要素同样的首字母“W ; 。这五个要素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如下: ①“谁”是指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
②“说什么”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③“渠道”是指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
④“对谁”是指受传者或受众。受众是所有受传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
⑤“效果”是指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2)"5W ”的传播模式评价
①拉斯韦尔“5w ”模式的提出在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实际上,后来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是沿着“5W ”模式的这条思路形成的。
②对于广告而言,拉斯维尔对定义的五项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五要素构成了广告运动的全部内容。这五个W 对广告效果之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每一个要素的把握是广告运动能否成功的基础。
③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它过高估计了传播的效果; 另一方面它忽视了反馈要素。
3. 什么叫编者按?
【答案】编者按语是指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较为郑重场合和必要之处。
4. 走“进”新闻写评论有何优势? 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走“进”新闻写评论的优势
①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同时见报,时效性很强。
②报道与评论两者之间优势相互补充、观点互相支持,相得益彰。
③评论员在撰写评论的过程中,根据观点的需要,还会就某一个事实做进一步的补充、延伸采访,获得更加深刻的人生体验。
④评论员走“进”新闻写评论,既可以写得更快,也能使评论员获得更丰富、更确切、更深刻的“观点信息”,与新闻贴得更紧,从而在竞争中发挥“人无我有”的优势,应对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2)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走得进”,要积极主动介入,参与主题的策划和确定,要敢于和善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5. 根据其主要性能,新闻评论可分为几大类?
【答案】新闻评论按其主要性能可分为:
(1)带有全面部署性的新闻评论
通过对全局性的问题进行发言,及时传达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指示精神,阐述党和政府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的方针、政策,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指出方向和道路,交代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对各行各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带有说理启发性的新闻评论
对党和政府在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大部署和重要工作,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典型和倾向性问题,主要从理论上和思想上来启发读者觉悟,提高人们的认识,文章有一定的理论色彩。这类评论常以特约评论员文章、社论、思想评论、漫谈、杂感等署名文章的形式出现。
(3)带有业务指导性的新闻评论
这类评论专业性较强,往往针对某条战线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进行指导,使从事某一领域具体工作的干部、群众有所遵循,有所鼓舞。媒体编辑部就工业、农业、商业、文教、卫生等方面某一具体工作进行指导的评论均属这一类。
(4)带有政治鼓动性的新闻评论
一般指为配合重要纪念日、重要庆典、重大活动和外交礼节性而撰写的言论。这类评论虽然带有某种应景和应酬的性质,但也可以进行一些重要问题的解释和说明,表明我国在国内国际某些问题上的态度及立场。
6. 立意与选题的关系怎样? 有何区别?
【答案】(1)立意与选题的关系
选题是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是写作新闻评论的第一步,接下来便是立意,即提出观点和看法,亦称立论。这两步相辅相成,但又不是一回事。有时候是有题有意,题意相伴,题到意到。
①一般而言,自发撰文,总是意在题先。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到某种问题、某种倾向,又找到行文的相关材料,于是意思确定,题目也有,这样写评论也比较顺手。
②但也有题在意先的情况。譬如,领导布置写的题日,或者学生的命题作文,对写作者而言,往往有题无意,这首先要解决“立意”的问题一一明确全文的中心思想。这个问题解决才可以行文成篇。
(2)立意与选题的区别
①选题规定评论的对象和范围,立意是对所评述的事物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是确定文章的主要思想。可以题在意先,也可以意在题先,关键是只有选题和立意同时具备,才能行文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