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社会认知和非社会认知在记忆上有什么差异?
【答案】Mitchell 等人(2004)关于社会认知与非社会认知在记忆上差别的实验。
(1)实验材料
180个描述人格特质的句子,分别描述18种人格特质; 如,可爱有趣的(舞会上他第一个开始跳舞),不替别人着想的(他拒绝将他多余的毛毯借给别的野营队员)等。
(2)实验过程
①学习阶段
a. 句子与18张面孔配对,每张面孔与10个句子配对,其中5个句子都属于一种人格特质(如,可爱有趣的),其余5个句子从描述其他人格特质的句子中随机挑选。
b. 面孔一句子对呈现时要求被试“形成印象”,或要求被试“记住顺序”。因此,被试就有了社会认知的与非社会认知的两种任务。
c. 指示语告诉被试在“形成印象”时,要根据句子去推测某人的人格特质,以后要测验他们关于18个人(面孔)的推断。“记住顺序”的指示语告诉被试,要根据句子描述某人(面孔)经历过的活动并记住句子出现的顺序,以后要测验这种顺序。
d. 实验中并不进行关于18个人的推断的测验,也不进行句子顺序的测验。
②再认阶段
a.180个句子重新一一与面孔配对呈现。对应于大脑的扫描过程。
b. 再认测验分三组进行,每组的结构为::6张面孔,其中1张是正确的,其余5张是干扰项; 每张面孔呈现10次,共使用60个句子,其中30个句子是““形成印象·,的,另外30个句子是“记住顺序”的。
c. 被试的任务是在每组的6张面孔中挑出一张,该面孔与呈现的句子配对过。
(3)实验结果
①行为结果
17名被试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被试正确将面孔与句子匹配的概率为58.8%,远高于随机的概率(1/6—16.7%)。更重要的是,社会认知,即“形成印象”条件下的击中率62.9%显著高于非社会认知,即“记住顺序”,条件下的击中率为54.6%。
②fMRI 的结果
fMRI 的结果表明,“形成印象”任务激活了背内侧前额叶,而非社会性的“记住顺序”任务
则激活额上回与顶回、前中央回和尾状核。此外,在再认测验中,“形成印象”的社会认知的正确再认激活了背内侧前额叶,而“记住顺序”的非社会认知正确再认则激活了右侧海马。
2.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包括哪些理论? 分别用什么实验验证? 这些理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答案】(1)注意的过滤器理论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包括三种,分别为:早期选择模型(单通道模型)、中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晚期选择模型(反应选择模型)。
(2)三种过滤器理论的验证实验
①早期选择模型采用双耳分听实验验证。让被试的双耳同时分别听到两个分离的相互独立的声音,要求被试或是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或是以双耳同时接收的信息顺序成对再现,或是随意再现。
②中期选择模型采用追随耳实验验证。即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个耳朵听
到的信息,并且忽略所有来自另一耳朵的信息。这两个耳朵被分别称为“追随耳”和“非追随耳”。
③晚期选择模型采用双耳识别实验验证。即让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当从右耳或左耳听到随机呈现的靶子词时,要分别作出反应。
(3)三种过滤器理论的不同点
①早期选择模型认为,注意瓶颈位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以避免中枢系统超载。在这个瓶颈中作为过滤器的注意对进入的信息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其余信息则可能暂存于记忆中,然后迅速衰退。通过过滤器并进入高级分析水平的信息再接受进一步的加工,从而被识别和存储。这种过滤器类似于高保真听力设备中的交叉滤波器。它是按“全或无”方式进行工作的,即接通一个通道的同时关闭所有其他通道。
②中期选择模型重视中枢系统的二次选择功能,认为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的原则工作,而是按衰减方式进行的; 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若这些减弱的非追随耳信号具有特别的意义(比如自己的名字),具有较低的阈值,那么仍可得到高级加工而被最终识别。
③晚期选择模型,多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信息
加工瓶颈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因此,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3. 试分析公平与不公平对移情的影响。
【答案】Singer 等人(2006)进一步研究移情反应是怎样受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调节的,即怎样受公平与不公平的感受调节的。
(1)实验过程
①实验前的游戏
a. 游戏目的
通过连续重复的囚徒两难游戏,被试确定哪一个实验者同伙是公平的,哪一个是不公平的。
b. 游戏过程
采用囚徒两难游戏进行。每次游戏中只有两个人:被试A 和实验者同伙B. 实验者同伙有两个,分别扮演值得信赖的和不值得信赖的人。每次游戏中,被试与实验者同伙各有10元钱,如果A 信赖B. 而B 也信赖A , 那么,两个人都会大大增加钱数。游戏中,A 首先做出决定,如果A 信赖
B. 把10元钱都送给B ,按照游戏规则,此时A 给B 的10元钱将增加3倍变成40元,这样,B 就有50元。然后,B 可以选择返回较多的钱,如25元给A (诚实可信行为),也可以选择返回一点点钱,如1元钱(不诚实可信行为)。在第一种场合,两人各得25元,在第二种场合,B 得49元,而信赖B 的A 只得1元; 另一类游戏结果是,A 不信赖B , 不把钱给B ; B 当然也不信赖A ,不把钱给A. 这样,每人各有10元钱。
②实验
被试共32人,男女各半。
①对被试及两个实验者同伙的右手背施加低强度的电刺激(无痛条件)或高强度的电刺激(疼痛条件)。通过镜子等实验设备,被试可以看到自己的手以及两个实验者同伙的手。
②实验指示图标告诉被试,高或低电刺激将要施加给谁,即施加给自己(自我)、公平的实验者同伙,或不公平的实验者同伙。在施加电刺激的同时扫描被试大脑。
③扫描完毕,被试回答移情量表中的问题,并对高低电刺激的强度作出等级判断,对两个实验者同伙的喜爱程度作出评定,以及对自己报复两个实验者同伙的欲望的强烈程度作出评定。
(3)实验结果
fMRI 显示,男女被试在看到公平的人疼痛时均激活了前扣带回和前脑. 鸟,但是,男被试在看到不公平的人疼痛时上述脑区的激活显著降低。这表明至少男性的移情反应是由评价别人的社会行为调节的。
(4)实验结论
公平与否的社会交往影响了人们情感联系的性质,即合作行为(彼此信赖)培育了这种联系(移情),而自私行为则危害这种联系。男性被试报复欲望评定得分与伏隔核(与奖励过程有关的脑区)的激活有显著相关。
4. 为什么人在推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推理错误?
【答案】推理错误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气氛效应
武德沃斯等人认为,在三段论中,前提所使用的逻辑量词产生了一种“气氛”,使人们容易接受包含有同一逻辑量词的结论。两个全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全称的结论; 两个特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特称的结论。
(2)换位理论
查普曼等人认为,人们的推理是合乎逻辑的。三段论推理中发生的错误不是由前提的气氛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错误地解释了前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