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南大学学习科学中心709心理学专业基础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服装设计中经常应用( )错觉。
A. 月亮
B. 缪勒一莱耶尔
C. 运动
D. 似动
【答案】B
【解析】服装设计中应用缪勒一莱耶尔错觉原理,产生身高变化的视觉效果。
2. 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眼动分析指标不包括( )。
A. 注视
B. 眼跳
C. 回视
D. 眨眼
【答案】D
【解析】通过眼动仪,可以记录和分析眼睛注意次数、注视点持续时间、眼跳潜伏期、回视次数、注视广度和频率。
3. 在唐德斯(F.C.Donders )的减法反应时实验中,A 、B 、C 三种反应时分别代表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它们的关系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简单反应时(RT A )仅包括基线反应时间。辨别反应时(RTc )包括基线反应时和分辨刺激的时间。选择反应时(RT B )包括基线反应时、分辨刺激的时间和选择反应的时间。因此,选择反应时(RT B )选择反应时(RT C )简单反应时(RT A )。
4. 加工水平理论宣称( )。
A. 语义编码的单词通常将比字形编码的单词记忆的好
B. 字形编码的单词通常将比语义编码的单词记忆的好
C. 语音编码的单词通常将比语义编码的单词记忆的好
D. 字形编码的单词通常将比语音编码的单词记忆的好
【答案】A
【解析】按照加工水平理论,加工水平越深的单词,其记忆成绩越好,因此,不同的编码类型单词的记忆成绩由高到低依次应为:语义编码>语音编码>字形编码。
5. 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 )。
A. 单眼线索
B. 视轴辐合
C. 双眼视差
D. 晶体调节
【答案】C
【解析】深度知觉即空间知觉的来源包括:肌肉线索、物理线索和双眼线索,其中最重要的深度知觉线索是双眼线索。
6. 衡量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是( )。
A. 视敏度
B. 视速度
C. 临界闪烁频率
D. 最大闪烁频率
【答案】C
【解析】闪光增加到某一频率,人眼看到的不再是闪光,而是一种固定或连续的光,称为临界闪烁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
7. 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 )。
A. 第一次非正到正的对应值
B. 第一次非负到负的对应值
C 最后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
D. 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
【答案】D
【解析】极限法以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作为阈限值。因此,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其阈限的上限值应取第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
8. 在实验研究中,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明确程度的指标是( )。
A. 统计结论效度
B. 外部效度
C. 构思效度
D 内部效度
【答案】D
【解析】内部效度是指因变量确实是由自变量所引起的,而不是由其他因素所导致的。是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明确程度的指标。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
二、简答题
9. 1983年Jacoby 关于再认和知觉辨认的实验(见表)是怎样进行的? 怎样解释这个实验结果?
【答案】Jacoby (1983)的实验证明了外显的与内隐的记忆功能的分离。
(1)实验程序
①要求3组被试在3种条件下大声读出一系列视觉呈现的单词或心里想出来的单词。
在“元上下关系”的条件下,呈现单词以前先呈现一排符号(xxxx ),因此被试事先得小到关于该单词的信息;
在“有上下关系”的条件下,呈现单词以前先呈现它的反义词,这样被试事先得到关于该单词的信息,从而可以预料它;
在“想出”的条件下反义词首先呈现,但紧跟着出现一排问号,被试的任务是想出该单词来,而主试小呈现该单词。
②通过这种程序,Jacoby 巧妙地改变了被试完成的对单词形状的感知觉加工和意义加工的数量。
第一种条件下要求看清字形(感知觉的加工多),因为被试事先无法预料该单词,但同时也要求很少一点意义加工;
第二种条件要求较少的感知觉加工,因为反义词首先呈现,这样被试事先就得到有关呈现的单词的信息,但相应地涉及较多的意义加工;
最后,“想出”条件基本上不涉及感知觉加工,因为要求被试想出来的单词小在视觉上呈现出来,但是要求最大数量的意义加工。
③实验第一部分结束后,被试或者进行再认测验,或者进行知觉辨认测验。
(2)实验结果
再认成绩随实验条件从“无上下关系”到“想出”一直上升,而知觉辨认却表现出明显相反的结果。
(3)对结果的解释
两种测验之间出现了分离现象,这就是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在功能上的分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