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承德医学院基础医学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酶的化学修饰调节。
【答案】酶的化学修饰调节是指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
2. 核酸分子杂交。
【答案】核酸分子杂交存在互补序列的不同来源的核酸分子以碱基配对方式结合形成DNA ~DNA 或DNA-RNA 杂交分子的过程。
3. 氨基酸的等电点。
【答案】氨基酸的等电点是指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所处溶液的
4. cAMP
环化腺苷酸,是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由于某些激素或其他信号分以代表。 【答案】CAMP 即
子刺激,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 TP 环化而形成。
5. 多酶复合体。
【答案】多酶复合体是指多种酶靠非共价键相互嵌合、催化连续反应的体系。
6.
【答案】
(非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生命活动需要、自身可以合成的氨基酸,包括丙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丝氨酸、精氨酸、半胱氨酸、酷氨酸、甘氨酸和脯氨酸。非必需氨基酸合成途径一般比较简单,通过转氨、氨同化或由必需氨基酸直接转变。
7. 酶原的激活。
【答案】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和初分泌时,并不表现有催化活性,这种无活性的酶的前身物称为酶原。酶原的激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某种因素的作用,酶原分子的部分肽键被水解,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形成酶的活性中心,无活性的酶原转化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8. 分段盐析。
【答案】分段盐析是指利用不同蛋白质盐析时所需盐浓度不同,逐渐増加中性盐(常用硫酸铵)的浓度,从而使不同蛋白质先后析出的方法。例如血清中加入50%的
第 2 页,共 31 页 可使球蛋白
析出,加入100%的
可使清蛋白析出。
二、问答题
9. 简述氨基酸脱氨后碳骨架的命运。
【答案】20种氨基酸脱氨后的碳骨架有三种去路:
(1)重新氨基化生成氨基酸;
(2)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被氧化成
(3)生糖、生脂。
10.尽管不同生物DNA 的
应大的变化。这种现象如何解释?
【答案】由于一个氨基酸通常有多个密码子(简并性),可变的碱基出现在密码子的第三位。摆动位置上核苷酸
的变化改变了比例,但并不一定改变密码子所代表的氨基酸。所以的比例变化和蛋白质氨基酸比例的变化不存在对应关系。
11.高蛋白膳食者何种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多?
【答案】维生素的需要量増多。高蛋白膳食者体内的氨基酸代谢旺盛。而维生素是氨基酸转氨酶及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组成成分,所以高蛋白膳食者的氨基酸代谢旺盛,所需的维生素必然增多。
12.为什么所有的tRNA 都有相似的空间大小?
【答案】所有的tRNA 都有相似的空间大小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所有负荷的tRNA 与核糖体上的相同位点单 独地严格地相互作用。存在于tRNA —端的反密码子允许它与结合的mRNA 相互作用,并且参照结合的肽酰转 移酶的位置,氨基酸严格的定位在核糖体表面。
13.机体通过哪些方式调节糖的氧化途径和糖异生途径?
【答案】糖的氧化和糖异生是两条反向代谢途径,两别构效应物调节,如ATP 和柠檬酸等抑制己糖激酶并激活丙酮酸羧化酶,AMP 抑制果糖-1,6-二磷酸系并激活丙酮酸羧化酶等;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为主的激素调节,前者能增强氧化途径中的关键酶系等,并同时抑制糖异生途径中的关键酶如磷酸烯醇途径关键酶活性并抑制糖氧化途径中的关键酶。
14.为什么抑制大肠杆菌DNA 旋转酶(gyrase )的活性,会抑制乳糖操纵子的转录活性?
【答案】乳糖操纵子受到阻遏蛋白和CAP (降解物激活蛋白)的双重调节。CAP 和cAMP 形成的复合物可以与乳糖操纵子基因上游的CAP 结合位点结合,促进基因转录。CAP 是一种二聚体的激活蛋白,与cAMP 结合以后, 其构象发生变化,从而能够与CAP 结合位点结合。CAP 结合位点是DNA 上一段长为30bp 的特殊的回文排列。 CAP-cAMP 复合物结合以后,诱导这段DNA 环绕其上,并弯曲约的角。这种弯曲在刺激RNA 聚合酶活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
第 3 页,共 31 页 和水; 比例变化很大,但是各种生物的氨基酸比例却没有相
大肠杆菌细胞内的拓扑异构酶即旋转酶可能参与调节此处DNA 的弯曲。因此抑制它的DNA 旋转酶的活性会抑制乳糖操纵子的转录。
15.用AgN03对在10ml 含有l.Omg/ml蛋白质的纯酶溶液进行全抑制,需用
该酶的最低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10ml 酶液中含纯蛋白质
:
16.为什么求设该酶最低分子质量为2,
则所以,该酶的最低分子质量为 的DNA 不符合Chargaff 碱基定律。
是单链环Chargaff 碱基比定律主要是用来描述双螺旋DNA 的碱基组成的,【答案】而
外分光光度计对各种生物DNA 的碱基组成进行了定量测定,发现如下规律: 状的,所以它的DNA 碱基组成不符合Chargaff 碱基定律。Chargaff 等在50年代应用纸层析及紫
(1)所有DNA 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即A=T; 鸟嘌呤与胞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即G=C。因此,嘌呤的总含量与嘧啶的总含量相等,即A+G=C+T。
(2)DNA 的碱基组成具有种的特异性,即不同生物种的DNA 具有自己独特的碱基组成。但DNA 的碱基组成没有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状态和环境的改变都不影响DNA 的碱基组成。
所有DNA 中碱基组成必定是A=T,G=C。这一规律的发现,提示了A 与T , G 与C 之间碱基互补的可能性,为以后DNA 双螺结构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根据。
三、论述题
17.何谓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根据米氏学说原理推导,分析其抑制作用动力学。
【答案】竞争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剂(I )具有与底物(S )相类似的结构,它与底物竞争酶(E )的活性部位, 从而影响了底物和酶的正常结合,而酶的活性部位不能同时既和底物又和抑制剂结合,这样抑制剂和底物之间起 着竞争作用,使反应速度下降。当系统中有这种抑制剂存在时,酶便与抑制剂结合形成EI 复合物,该复合物不 能分解为产物,使反应速度下降。
根据米氏学说原理,可推导出反应速度(V ),底物浓度(S )和抑制剂浓度(I )之间关系
:
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不变,Km 变大。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抑制剂可以和酶活性中心以外的部位结合,切不妨碍美誉第五的结合,底物和抑制剂之间没有竞争关系,这样就可形成酶、抑制剂、底物三者的复合物EIS ,但这种复合物不能进一步转变为产 物,致使反应速度下降。
根据米氏学说原理,可推导出速度、底物浓度和抑制剂浓度之间的关系为:
第 4 页,共 31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