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大学财政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评析减税政策。

【答案】(1)减税政策

供给学派在理论上强调供给对国民产出的作用,在政策上则强调政府在调节供给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突出了减税政策。但是,有些经济学家对供给学派所说的减税效应提出怀疑,认为减税既会影响需求也会影响供给,在短期内影响需求是主要的,而影响供给的作用是微小的,从长期来看,减税对供给的影响则较大,既可以提高产出水平,也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2)对减税政策的分析

从减税政策是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只适于经济衰退时期,恢复经济的活力并刺激经济的增长。对减税实例进行具体分析,对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政策的抉择和实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实施减税政策的实践来考察,美国具有典型意义。

①罗斯福新政没有实行减税政策。尽管后人对新政的增税政策有所非议,但历史事实是不能否认的,罗斯福新政的反萧条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

②肯尼迪一约翰逊政府的减税政策,是减税政策取得成功的范例。但是对任何政策都要看到它的两面性,增长性财政政策刺激了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增长,而到20世纪80年代当经济受到供给方面的冲击而导致“滞胀”时,增长性财政政策的持续扩张效应也难辞其咎。

③里根政府的减税政策的惨败,是减税政策失败的范例。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主要来自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政策主张。其主要内容是限制政府规模,减税优先策略,平衡预算。

(3)对减税政策的评价

对减税实例的分析说明,减税政策是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一种选择,但减税政策并非一剂万能的灵丹妙药。减税政策必须审时度势,适应当时的具体情况,并需要相关政策的有效配合,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没有实行减税政策,这一也有力地说明了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一定要实行减税政策。

2. 试述政府必须介入医疗卫生事业的理由,思考介入的范围。

【答案】(1)政府必须介入医疗卫生事业的理由

市场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作用存在着广泛的缺陷,为政府在这一领域发挥作用提供了潜在的理论依据,其中公共卫生被认为是典型的事例。政府介入公共卫生有三个理由。

①公共卫生领域集中地存在着具有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如安全饮用水提供、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防范、病菌传播媒介的控制以及免疫、营养、计划生育的信息免费服务等,由于这些物品具有明显的非排他性,即不能排除不付费者享用这种服务的利益,因而私人根本不会提供或者

不会充分提供。

②为公平的收入分配提供前提。市场是以个人对劳动和资本贡献的大小来分配收入,而劳动的贡献是以个人的健康为前提,在市场规则下,低收入者自身难以抵御卫生条件差和疾病风险的侵袭,往往会陷入“贫困的循环”,政府的介入就是将卫生保健视为是一种人人应有的权利,保障人人健康劳动,缓解或消除因收入差距可能对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③弥补商业保险的缺陷。疾病的风险是最难以确知的,在私人市场上,人们化解风险的方法是购买商业保险,但商业保险的趋利性必然产生“逆向选择”,即选择低风险的保险对象,而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带有社会保险的性质,让疾病的社会风险在更大的范围内由政府承担,高风险者不受排斥,为劳动者提供了可靠的后盾。

(2)政府介入医疗卫生事业的范围

政府需要和能够对卫生医疗领域提供的服务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①公共卫生服务。一般意义上,公共卫生项目都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因此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属于政府的重要职责。

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该类服务包括以下内容:计划免疫; 以学校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 计划生育和营养的信息及某些服务; 减少烟草和酒精消耗的计划; 为改善居民环境而采取的行为调控和信息服务; 防治艾滋病。就中国而言,公共卫生服务一般概括为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疾病监控、卫生研究以及医疗救助等。

②基本医疗服务。从理论上说,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属于混合物品的范畴。因为基本医疗服务不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险,但却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由于具有“拥挤性”的特点,政府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需要实行一定的收费制度。

3. 试分析我国增值税为什么要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

【答案】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时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是因为当时仍处于通货膨胀时期,生产型增值税有利于防止盲目投资,控制通货膨胀。

从长远来看,我国增值税改革的方向是由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从而有利于企业扩大投资,进行技术更新改造,促进基础产业和高新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修订增值税暂行条例,在全国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在企业计算应缴增值税时,允许扣除购入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修订的主要原则:

①确保改革重点,不作全面修订,为增值税转型改革提供法律依据;

②体现法治要求,保持政策稳定,将现行政策和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衔接;

③满足征管需要,优化纳税服务,促进征管水平的提高和执法行为的规范。

4. 与私人部门投资相比,财政投资有哪些特点?

【答案】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大部分。一般来说,财政投资即为政府投资,由于我国还有预算外资金的一部分用于投资,因而一般所说的财政投资是指预算内投资,有时称为“政府财政投资”。财政投资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财政

投资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投资目标看,私人部门投资多以利润最大化或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更多考虑投资的内部成本和收益; 而财政投资的出发点正在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外部性条件,追求社会效益是政府财政投资的重要目标。当然,这并不是说政府财政投资不要考虑经济效益,在政府财政投资方向一经确定后,就要进行投资项目的成本一收益分析,考虑经济效益。

(2)从投资领域看,经济利益目标使得私人部门倾向于投资市场化程度较高,投资期短,收

益快的项目; 而政府财政投资则更多顾及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从投资资金来源看,私人部门的投资资金主要来自于自有资金及各种社会筹资,往往投资规模有限; 而政府投资则相对宽松很多,一般可以根据投资项目所需资金规模拨款进行投资,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等多种渠道筹资。

5. 何谓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有哪些类别?

【答案】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国家预算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国家预算反映政府的职能范围、行动方向和政策。同时,由于国家预算和决算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批方才生效,因而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体现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监督。

(1)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 复式预算,则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一般分为经常预算和建设预算(或债务预算)。

(2)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它的要点是:逐项确定支出预算,以各项支出上年度的支出数为依据,以人员经费的保障为重点。这种预算安排方法的初衷是控制支出规模,但最终结果则可能是平均分配资金,难以保证重点,导致支出规模的日益膨胀。

零基顶算,是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零基预算的明显优点是有利于优化支出结构,提高预算效率,控制预算规模,但要求具备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方法以及统一的标准,否则也可能失之谬误。

6. 简述我国取消农业税的历史背景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1)取消农业税的历史背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全局问题。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保障农民的权益,在农村实行休养生息的税收政策。由于种种原因,“三农”问题的解诀还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农村发展面临的最根本、最突出的问题。

增加农民收入,要靠加快农村人口非农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农业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