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财政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保护关税的政策意义。

【答案】保护关税是指为避免国外的激烈竞争,保护本国产业发展所课征的关税。关税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有关贸易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有效的关税保护理论应着眼十生产的“增值过程”,考虑的是关税保护措施对被保护产业的影响。

根据关税保护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应在关税税种结构、关税税率结构以及关税减免等方面优化关税政策。

(1)建立多元化关税制度结构

无论从保护重点产业还是从增加税收收入角度来看,完善多元化关税制度结构,建立全方位的关税税种都是非常必要的。

(2)完善关税税率结构

从理论上来说,合理的关税税率应根据产品的加工程度,建立逐步升级的税率结构,即原材料进口兔税,中间投入品免税或轻税,最终产品重税,即税率最高,目的在于对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程度大大高于名义关税税率水平。

(3)严格控制关税减免

随着我国关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关税水平的逐步降低,关税减免政策的效应与作用逐渐弱化。过去许多不规范的且名目繁多的关税减免,造成我国实际关税税率大大低于名义税率,因而导致大量税收收入流失。

2. 如何评价“土地财政”问题?

【答案】(1)“土地财政”的内涵

土地出让收入是市县人民政府依据《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主要是以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方式出让土地取得的收入,也包括向改变土地使用条件的土地使用者依法收取的收入、划拨土地时依法收取的拆迁安置等成本性收入、依法出租土地的租金收入等。

近年土地出让收入增长较快,社会媒体将地方财政过分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现象称为“土地财政”。“土地财政”一词体现出明显的贬义,有人则从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角度,认为土地财政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理应退出历史舞台。当然,土地管理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是应当探讨的,但当前还是应该在现行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对土地出让收入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2)我国土地管理方针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贫乏,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趋

尖锐,形势严峻。一方面,我国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土地退化; 另一方面,土地利用粗放,利用率与产出率低,浪费土地的情况十分严重。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措施管理土地的方针,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明确写进了《土地管理法》。

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确保我国人民生活和生产对土地特别是耕地的需求,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居民住房的土地供应是必须的,但供应土地的量是有限的,土地供应政策是以有限的土地供应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总目标。

(3)政府违规行为导致土地财政问题的产生

土地出让收入既是一项财政收入,也是一个重要的政策杠杆,而某些地为政府往往为了创造高政绩,违背土地管理政策,把增加土地出让收入作为主要目标。由于土地供应有限,而需求过旺,同时有那些由银行充分供应资金的大垄断企业参与和操纵,使得“招拍挂”成交价格极高。官员考核制度是政府违规行为和政策偏差的根源。

因此,必须责令各地方政府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严格执行有关土地出让以及土地出让收入使用的规定,制止为了创造“政绩”而肆意出让土地攫取财政收入的短期行为。

3. 思考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思路。

【答案】(1)正确理解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前提。

从现实生活看,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方针以及长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确定我国合理财政收入规模的直接因素。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思考,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又不宜过大,对目前过快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应适当加以调节,使财政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度的空间。

(2)实行兼顾“以支定收”和“以收定支”的方针。

当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而且税收收入相对稳定之后,税收收入规模则反过来制约财政支出规模。目前我国已经到了应用税收收入规模来制约财政支出增长的时候了。

(3)预算内财政收入是全口径财政收入中不可质疑的部分。

我国预算内收入是当前全口径财政收入中的基本部分,应当是没有任何质疑的部分。

①预算内收入是当前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预算内收入主要是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以及新农村建设支出的增长,今后仍然需要持续增长;

②预算内收入也是国防经费的基本保证,我国财政支出中国防费用仅占8%左右,占GDP 的比重不到2%,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不能再继续削减;

③近年来大地震、大早、大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这些灾害必须由财政来补偿,需要足够的预算储备去应对?

④预算内收入是当前政府收入中法制化、规范化程度最高的,透明度也是最高的,是无可置疑的。

(4)继续坚持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的税收政策。

根据目前的政治经济形势不适于实行全面减税政策,最佳途径是在税制改革的同时对税负进

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同时,可以通过税基和税率的调整达到合理控制税收收入增长的趋势。

(5)严格控制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长,继续税费改革,坚决取缔滥收费。

控制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长,特别是要完善土地政策,制止土地出让收入的非正常增长; 完善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加强“收支两条线”预算管理; 继续进行税费改革,将可以规范为税收的收费纳入顶算,继续清理整顿屡禁不止滥收费,确保税基,保证税收的合理增长。

(6)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有效手段是随时观测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指标。

财政收入增长在一定时期内总是存在一定的正常增长空间,但不同年份却可能存在较大的波动,而弹性系数和边际增长倾向则可以显示波动的程度。

4. 试述编制部门预算的意义及其基本内容。

【答案】(1)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意义

①编制部门预算,有利于提高国家预算的透明度,全面体现国家预算的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原则,避免预算编制和执行中人为的随意性,防止“暗箱”操作,加强廉政建设。

②编制部门预算,使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程序和流程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有利于财政部门控制预算规模和优化支出结构,有利于使用资金的部门和单位合理使用财政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

③编制部门预算,使预算细化到部门、项目,有利于各级人人履行立法监督职能,有利于审计部门履行财政审计职能,社会各界也可以清晰地了解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情况,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④编制部门预算,也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针和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措施,实现依法理财,依法行政。

(2)部门预算的基本内容

部门预算就是按部门编制预算要反映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既反映一般预算的收入和支出,也反映基金预算的收入和支出。

①部门的一般预算收入包括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一般预算支出包括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和科技三项费用、各项事业费、社会保障支出、其他支出等。

②基金预算收支包括部门按国家规定取得的基金收支,如水利部门的水利建设基金收支,电力部门的电力基金收支,铁路部门的铁路建设基金收支等。

③各部门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下一年增减变化因素,测算部门预算收入。收入预算按收入类别逐项核定,行政性收费、预算外收入以及其他部门收入要核定到单位和项目。

④各部门根据国家现有的经费开支政策和规定,测算部门预算支出。按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分别轻重缓急测算每一级科目的支出需求,年度预算要求编制到具体项目。

5. 试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答案】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大部分。在新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