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635传播学原理之《传播学原理》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集合行为
【答案】集合行为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该行为发生的基本条件:①结构性压力; ②触发性事件; ③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包括两种: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2. 密尔顿(JohnMilton
【答案】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 , 1608-1647)是英国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其出版自由思想从18世纪起受到重视,是“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1644年发表的《论出版自由》,是世界上第一本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传统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后,发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指出君主权力来自人民,人民有权废黔甚至处死滥用职权的暴君。
3. 意义
【答案】意义是指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意义的范畴涵盖了人类在传播活动中交流的一切精神内容,包括意向、意思、意图、认识、知识、价值、观念等等。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意义普遍存在,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传播,实质上也就是意义的交流。意义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意义本身是抽象的、无形的,但可以通过语言以及其他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因此,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
4. “沉默的螺旋”理论
【答案】“沉默的螺旋”理论是传播效果理论重新回归到强大效果论的代表理论之一。“沉默的螺旋”最早是由诺依曼于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一一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这个假说包括几个要点:①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③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
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一一舆论的诞生。
5. 非语言符号
【答案】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一般包括鼓声、烽火、标志、图像、手势、表J 清、姿态、病症、口峭、气味等。语言学家爱德华·萨王尔则把非语言符号称为“一种不见诸文字、无人知晓但大家全都理解的微妙代码”。
二、简答题
6. 简述信息贵乏的表现。
【答案】所谓信息医乏是指大众媒介提供的巨量信息中严重缺乏受众所需要的“有价值的’夕、“能了解事情真相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信息匿乏是信息爆炸的伴生现象,也是信息爆炸的负面效果。它主要表现为:
(1)真相信息匾乏
信息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 有的是浅层次的,有的是深层次的; 有反映表相的,有反映真相的。通常,前者的价值是不大的,真正有价值的是后者。
(2)重要信息匾乏
重要信息,就是那些“能切实满足自身精神饥饿和信息饥饿(或烦恼、迷惘)的信息”,以及能解决有关个人、团体和社会问题的信息。但是,着眼于经济效益的媒介,它们日益重视的是具有巨大市场价值的共同信息。所以,共同信息同质化和爆炸化,只会导致重要信息日益n 乏,因为重要信息没有多少市场价值。
(3)知识信息匾乏
从总体上看,知识供应总量一直在逐步增长,特别是现代科技知识更是增长迅猛。但是,它们既没有一般信息增长的速度快,也没有一般信息供应的数量大,而社会科学知识增长一直萎靡不振。
三、论述题
7. 如何理解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答案】(1)“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的含义
“信息环境的环境化”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生活的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只能通过大众传播认知和把握环境并采取环境适应性行为,但是,正因为这种反应是实际的行为,所以它的结果并不作用于刺激引发了行为的拟态环境,而是作用于行为实际发生的现实环境,这便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带有“信息环境”的特点。
这样,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这样一种机制,使得现代环境不仅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即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2)“信息环境的环境化”在现实中的表现
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很容易发现,如很多“拟态事件”包括语言、观念、价值、生活或行为方式等,最初并不见得有代表性或普遍性,但一旦进入了大众传播渠道,很快就会演化为社会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