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大学财政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运用IS-LM 模型说明财政赤字的挤出效应。

【答案】IS-LM 模型中的IS 曲线和LM 曲线,在固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决定总产出和利率。财政赤字的挤出效应,是指由于赤字增加了政府支出而挤出了民间支出的现象。可以运用IS-LM 模型可以分析财政赤字的挤出效应,如图所示:

图 运用IS-LM 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1)当债务化融资而没有增加货币供给量时,均衡点由交点1升为交点2,将新的均衡点2

比照初始的均衡点1可以说明,由于财政赤字增加了政府支出的结果,是同时提高了产出和利率。

(2)均衡点4是原始的利率I 1和产出Y 4的均衡点,说明是在利率没有提高的条件下,由于财政赤字增加了总需求,从而扩大了货币供给量,促进了产出达到较高的Y 4水平。

(3)将均衡点1、2、4进行对比,分析由点1提高到点2和提高到点4的差别在哪里,即只提高到点2而没有提高到点4的原因是什么,当然差别和原因在于利率。均衡点2上,产出之所以只是上升到Y 2而没有达到Y 4的水平,是因为利率的提高排斥了私人或民间投资,减弱了政府支出增加的扩张效应,财政赤字产生了挤出效应。因此,Y 4与Y 2是表明财政赤字的挤出效应。至于挤出效应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即财政赤字对总产出的扩张效应在多大程度上被挤出效应抵消,在不同的情况下则有所不同。

2. 简述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及WTO 规则。

【答案】出口退税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己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

(1)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

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基本上是围绕避免国际重复征税、保证国际竞争的公平性和促进一国的

经济增长而展开的。

①出口商品的国际重复征税,是由于进口国在产品的最终消费阶段还要征收间接税导致的。根据国际税收理论,国际重复征税会导致税收超额负担和社会净损失增加,基于对消费商品征税一般遵循属地原则的考虑,出口国通过退税来避免双重征税。

②出口国政府之所以愿意退税,更主要的原因是双重征税会使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为了保证国际竞争的公平性,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鼓励出口,各国

政府愿意在WTO 允许的范围内对出口产品少征税或不征税,而出口退税就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③出口退税是对出口贸易的有力支持,因此出口退税对本国GDY 的增长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出口贸易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扩大了税基,使得税收收入大幅增加,客观上承担了因出口增加而需要的退税额度。

(2)WTO 规则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出口退税制度也是WTO 在维护公平、公开、公正等一般自由贸易原则下所倡导的中性原则的体现。WTO 坚持的中性原则的精神,是以不干预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运行为基本出发点的,出口退税一方面为了鼓励产品出口以不含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竟争,另一方面克服重复征税,实行消费地征税原则。在WTO 的规则之下设置中性的出口退税制度,是各国参与国际贸易必然的选择。在反对政府补贴政策的前提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对增加出口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3. 政府采购制度在我国的实践和评价。

【答案】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的特征,而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采购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采购规模小、范围狭窄、信息发布不畅

政府采购范围应涵盖政府所有购买性支出预算项目,但从我国目前各省市的实际采购情况看,主要局限于一些财政专项拨款的设备购置、车辆购置和采购限额以上的一些易于操作且较为标准化的产品,而采购资金规模较大的工程类包括办公楼的工程土建、装修维修及市政维护、市政设施项目,各行业中的网络开发产品等还没有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与此同时,政府采购信息制度建设滞后,信息发布不畅、时效性差、贸易手段落后的问题相当突出,采购信息发布手段要么依靠媒体传播,要么由采购发起人直接发送给有资格的国内外供应商,采购信息发布渠道少。

(2)政府采购主体与机构分散、无序以及不规范,管理体制不明确

要使政府采购制度真正成为财政支出管理的有效手段,必须具备完整的采购组织管理机制。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的操作机构不统一,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管理权限也不明确,各级采购管理机构都制定了自身的管理办法,各自根据需要设置权限,管理较为松散,一般都没有专门的采购管理和执行机构,监督体系也没有建立,从而影响政府采购的有效运作。

(3)现行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方法不适应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需要

在预算管理上,由于财政没有细化部门预算,造成政府采购的盲目性。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是财政部门根据预算指标和各单位用款进度层层下拨经费,年度终了又层层上报经费使用情况,汇编决算。实行政府统一采购,财政部门应按批准的预算和采购合同的履约情况直接支付给供货商,由于政府采购的中介机构和供应商小属财政拨款单位,使得直接付款形式无法反映在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中。

(4)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成为推进政府采购的阻碍

政府采购主要是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通过竞争方式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必然触及一些部门、行业的既得利益,受地方利益机制的驱动,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经常强制本地区的采购单位购买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商品和劳务,在支出领域中实行贸易保护和经济垄断,实行地方保护主义,阻碍实行公开政府采购。

(5)缺乏合格的高素质的采购专门人才

政府采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商品的采购活动关系到经济、法律方面,也与商品的生产性能等有关。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买方市场的采购方式要求采购人员具备和掌握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及商品、工程和服务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但目前,各地在开展政府采购过程中缺少大量通晓国际通行采购方式的采购管理干部、招投标人员、机关采购人员,严重制约了政府采购制度的全面实施。

4. 如何理解国债负担?

【答案】国债负担可以从一个方面来分析:

(1)债权人负担,国债作为认购者收入使用权的让渡,这种让渡虽然是暂时的,但对他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人的实际负担能力。

(2)债务人负担,政府借债是有偿的,到期要还本付息,尽管政府借债时获得了经济收益,但偿债却体现为一种支出,借债的过程也就是国债负担的形成过程,所以,政府借债要考虑偿还能力,只能量力而行。

(3)纳税人负担,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税收,也就是当政府以新债还旧债的方式难以继续时,最终是以税收来还本付息。马克思所说的国债是一种延期的税收,就是指国债与税收的这种关系。

5. 试述政府必须介入医疗卫生事业的理由,思考介入的范围。

【答案】(1)政府必须介入医疗卫生事业的理由

市场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作用存在着广泛的缺陷,为政府在这一领域发挥作用提供了潜在的理论依据,其中公共卫生被认为是典型的事例。政府介入公共卫生有三个理由。

①公共卫生领域集中地存在着具有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如安全饮用水提供、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防范、病菌传播媒介的控制以及免疫、营养、计划生育的信息免费服务等,由于这些物品具有明显的非排他性,即不能排除不付费者享用这种服务的利益,因而私人根本不会提供或者不会充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