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现有一项关于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的研究,在分析两者的关系时,有人建议用相关分析,有人建议用回归分析。

(1)简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2)若学生动机水平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95, 能否判断学习成绩的变异可用动机水平来解释?如果可以,解释量是多少?如果不可以,为什么?

(3)已知动机水平的平均数为38.6, 标准差为21.6, 学习成绩平均数为33.8, 标准差为18.76, 求回归方程。

【答案】(1)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均为研宂及度量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关系方法。从广义说,相关分析包括回归分析,但严格地讲,二者有区别。

回归分析是以数学方式表示数量间的关系,而相关分析则是检验或度量这些关系的密切程度,两者相辅相成。如果通过相关分析显示出变量间的相关非常密切,则通过所求得的回归模型可获得相当准确的推算值。

根据不同目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关系,这是回归与相关分析的共同起点。当旨在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时,一般使用相关系数,这个过程叫相关分析。倘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可能形式,找出表达它们之间依存关系的合适数学模型,并用这个数学模型来表示这种关系形式,则叫做回归分析。

(2)相关系数是用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的平方叫决定系数,决定系数表示因变量Y 的变异中有多少百分比,可由控制的自变量X 来解释;本题中相关系数为0.95, 决定系数为0.95的平方,为0.9025, 则称学习成绩变异的90.25%可以由自变量学习动机来解释。

(3)使用最小二乘法,设相关系

根据题目求

解此方程组,代入以上各值,其中相关系

故回归方程为: 求得

2. 如何理解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小学生思维能力、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如何?

【答案】(1)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规律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①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②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明显的关键年龄,大约是在三、四年级;

③思维结构趋于完整,具备了一切逻辑思维形式,包括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且辩证思维形式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辩证概念的发展优于辩证判断和辩证推理的发展;

④思维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其一般趋势是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具体到不同的思维对象,不同学科、不同教材的时候,思维发展常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

(2)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

①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

儿童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过程。掌握概念不是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发展,对已掌握的概念不断加以充实和改造。

a. 小学儿童概念的逐步深刻化

小学儿童的概念水平逐渐以本质的、一般的因素为形成的基础,逐步形成深刻而精确的概念。小学儿童概念的深刻化是他们思维发展的重要方面。

小学儿童概念掌握表现了阶段特征:

第一,低年级儿童“不能理解”的概念较多,多用“具体实例”、“直观特征”掌握概念; 第二,小学中年级儿童正处在概念掌握的过渡阶段;

第三,高年级儿童“不能理解”的概念较少,逐渐能根据非直观的“重要属性”、“实际功用”、“种属关系”掌握概念,而且“正确定义”占极大比例。

小学儿童概念的深刻化是其思维发展的重要方面。小学儿童只有正确而深刻地掌握概念,才能顺利地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判断、推理,理解客观事物,并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 小学儿童概念的逐步丰富化

儿童入学以后,概念在日益丰富。字词概念发展和数学概念发展可以作为小学儿童概念丰富性发展的研宄的突破口。

第一,字词概念的发展

——五种水平

研宄发现,小学儿童选择不同字词概念的定义或下定义时,都表现出五种不同的水平:错误

的定义;概念的重复;功用性或具体形象的描述;接近本质的定义或作具体的解释;本质的定义。

——小学儿童的字词概念的发展

从直观特征发展到具体形象特征占相当的比重;再到初步能揭示字词概念的一般特征,并接近本质的特征;最后向揭示字词概念的本质特征、对字词概念下较完善定义的方向发展。这也反映了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

——同龄小学儿童对不同性质内涵与外延的字词概念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思维特点:

小学儿童对不同字词概念的理解水平并不一致,这说明儿童思维活动的不平衡性;小学儿童对不同字词概念反应的差异性,既决定于字词概念本身的难度,又决定于思维对象与儿童生活经验的一致性程度;实验研宄材料的性质对思维特点的影响并不排斥年龄特征。

第二,数学概念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的运算过程中,小学儿童的数学概念迅速地获得发展。有研宄者提出小学儿童数概念的发展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儿童对大小概念的理解或产生有一个大致顺序,但这不是绝对的年龄界线,因为同一个概念常会因出现的情境不同或研宄方法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反应水平。

——发展的不匀速性和阶段性。儿童对概念的理解和产生随年龄而増长的速度是不均匀的,有时快,有时慢,显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在4岁时,儿童对大小概念的理解还处于萌芽状态,到5〜6岁时发展相当迅速,到7岁时发展又相对慢一些。

——概念的逐步分化和概括化。儿童4岁时只能区分大与小,5〜6岁时概念迅速分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一面逐步精确化,一面又不断整合,使概念的理解逐渐达到成熟水平。

——概念的巩固与形成。儿童7岁时对大小概念的理解程度接近成人水平,到8岁时儿童已理解大小概念。

c. 小学儿童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在教学的影响下,一方面,儿童所掌握的概念总是在不断充实着自己的内容,加深本质特征并舍弃非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儿童所掌握的概念,不是各自孤立、互不相关的。掌握有关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也就是使掌握的概念系统化。

第一,对小学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研宄发现,小学儿童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逐步掌握复杂的数概念系统和运算系统。数学的系统性,逐步被小学儿童所掌握,形成思维的系统性。

第二,小学儿童思维系统化的发展,也必然地表现出组合分析的结构,即“格”的结构。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时,他们在思维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层次和交结点,他们将原有条件重新组合分析,然后综合列式。由于这种结构的发展,才使小学儿童在解答应用题时思维系统完整与全面。

小学儿童概念的深刻化、丰富化和系统化三者的发展是互相制约、彼此联系的。儿童掌握概念系统的过程,也就是儿童应用已往丰富的概念材料去同化深刻而有系统的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某一个概念深刻性和其相近的概念的区别。通过比较、变式等方法使儿童正确地掌握某一概念的内涵,同时掌握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

②小学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就是正确地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组成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的思维活动。推理是由一个或许多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掌握比较完善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

小学儿童的推理能力是随着儿童掌握较复杂的知识经验和语法结构而逐渐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