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南开大学国际金融2001答案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摘要

答案部分

南开大学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国际金融

专业:金融学

一、名词解释(详答,每小题4分,共20分)

1.记账外汇:又称”双边外汇”、”协定外汇”或”清算外汇”。指根据双边清算协定规定在签约国之间使用,但未经货币发行国批准,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或对第三者进行支付的外汇。按照清算协定,两国在双方银行开立专门的账户记载使用记账外汇,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无须逐笔结清;当一方完成一笔进口或出口交易时,两国银行根据协定分别记账,将交易金额以记账外汇记在双方指定银行的清算账户上,到协定期限再以现汇清偿双方债权债务的账户差额。

2.铸币平价:指两国本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铸币平价(Mint Par),如英国货币1英镑铸币的含金量为113.0016格令。美国货币1美元铸币的含金量为23.22格令。根据含金量对比,两国货币的铸币平价就是113.0016÷23.22=4.8665,即1英镑折合为4.8665美元。在此基础上,市场汇率表现为:在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下,围绕着铸币平价并以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黄金输入与输出的界限)为界限的小幅度上下波动。例如:在直接标价法下,当市场上对某一外汇的需求突然增加使得需求大于对该外汇的供给时,则该外汇汇率上浮;反之,当市场上对某一外汇的供给突然增加使得供给大于对该外汇的需求时,则该外汇汇率下浮。

3.国际清偿力(international liquidity):指一国无需采取任何影响本国经济正常运行的特别调节措施,即能平衡国际收支逆差和维持其汇率的总体能力。国际清偿力反映了一国货币当局干预外汇市场的总体能力,即该国具有的现实的对外清偿能力和可能的对外清偿能力的总和。

国际清偿力是一国的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之和。自有储备即一般意义上的国际储备,是一国现实的对外支付和清偿能力,其数量多少反映了一国在涉外货币金融领域中的地位。借入储备指一国所具有的潜在或可能的对外清偿能力。即该国从国外筹集短期外汇资金的能力。其构成要素为:(1)自有储备: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2)借入储备:备用信贷、互惠信贷、支付协议、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其他类似的安排。

国际清偿力经常被经济研究人员和外汇市场交易者视作一国货币金融当局维持其汇率水平能力的重要依据。如果一国的国际清偿力强,说明该国拥有较强的能力干预外汇市场,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从而保持本国货币的稳定。而国际清偿力弱的国家,则需经常通过调整国内经济的运行来平衡国际收支逆差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

我国的国际清偿力较强,而且今年来我国国际储备逐年增长,从国外筹集短期外汇资金的能力逐渐增强,由此使得我国的国际清偿力变得更强。

4.套汇(Arbitrage):指利用不同外汇市场、不同货币种类、不同交割期限的某些货币在汇率上的差异,进行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外汇买卖,以从中赚取利润的业务活动。 按照套汇交易中所涉及的外汇种类多少,套汇可分为直接套汇和间接套汇。直接套汇,又称”两角套汇”、”两点套汇”。是指利用同一种货币在两个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差异,同时在这两个外汇市场上一面买进、一面卖出这种货币,以赚取汇率差额的套汇活动。间接套汇,又称”三角套汇”、”三点套汇”。是指利用三个外汇市场上外汇汇率的不均衡,在三个市场之间拨掉资金,买卖外汇,赚取差额收益的外汇交易活动。按照汇率差异的成因,汇率还可分为地点套汇、时间套汇和利息套汇等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