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国际金融1999答案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答案部分
南开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国际金融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米德冲突:指由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于1951年提出的在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他指出,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
在米德的分析中,内外均衡的冲突一般是指在固定汇率下,失业增加、经常账户逆差或通货膨胀、经常账户盈余这两种特定的内外经济状况组合。
2.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又称“应付标价法”或“价格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1或100、100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汇率标价方法。它是与间接标价法相对应的汇率标价方法。在此标价法之下,汇率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单位外国货币的价格。汇率越高,表示单位外币所能换取的本国货币越多,表明外国货币的币值越高、本国货币的币值越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3.外汇风险(Foreign Exchange Risk):又称“汇率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收付款项、资产与负债,因发生未预料到的汇率变动而蒙受意外损失或丧失所期待的利益的可能性。外汇风险由货币要素和时间要素构成。货币要素是在一定时间内不同币种货币的相互兑换或折算中发生的;时间要素是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动。
外汇风险的主要表现形态有以下几种:
① 交易风险(Transaction Risk)。外汇交易风险指在运用外汇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一种流量风险。
② 折算风险(Translation Risk)。又称会计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会计处理中,在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呈现账面损失的可能。
③ 经济风险(Economic Risk)。又称经营风险,是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生产销售数量、价格和成本,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
外汇风险的防范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内部技巧指通过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调整来达到保值目的的方法,包括轧差(Netting )、配平(Matching )、提前与推后收付(Leading and Lagging)、定价(Pricing )、计价货币(Currency of Invoicing)和资产负债管理(Asset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等。外部技巧指通过使用外部机构来达到保值目的的方法,普遍使用的是外汇市场方法和货币市场方法。
4. Option Bonds:中文为“附期权债券”。附有嵌入式期权的一种债券,该期权赋予债券投资者在获得本金和利息时可选择货币支付的权利。(A bond with an embedded option giving the investor a choice of currencies for interest and principal payments.)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可直接在卷面上填写)
1.对国际收支的系统分析,可追溯到1752年_大卫·休谟_提出的“价格- 铸币流动机制”。
2.境外市场常常被称离岸金融市场。
3.外国人在英国发行的英镑债券称为欧洲债券。
4.外汇市场交易可分为三个层次,即①银行与顾客之间的外汇交易、②银行同业间的外汇交易、③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
5.汇率超调模式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鲁迪格·多恩布茨于1976年提出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