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目录

2016年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 2 2016年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10 2016年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16 2016年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23 2016年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32

一、简答题

1.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特点及重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1)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

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用生产效率更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来代替生产效率低下的落后农业技术。

广义的农业技术进步,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即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包括农业经济管理即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狭义的农业技术进步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2)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

①渐进性

这要求人们在推进技术进步中,不仅要重视重大技术的进步,更要重视渐进性的技术进步。②系统性

某一项科技的进步,可以向其他领域推广转移和渗透扩散,促进其他产业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新的农业技术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出现更加协调和全新的局面。

③外生性

农业技术进步的压力和动力主要是外生的。

④复杂性

农业技术的复杂性表现为:

a. 由十经济、社会、科技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难以控制、调节,不可能持续地保持农业技术进步的最佳环境。

b. 农业技术进步内容的复杂性。

只有各种科技进步内容的有效化组合,才能形成较大的社会生产力。

c. 农业技术结构的复杂性。

只有发挥农业技术的综合效应,才能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d. 各类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⑤. 周期性

农业技术进步的周期性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技术体系从生成到应用,再到新技术出现而使其淘汰的时间过程;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产生经济效益的过程。

(3)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

①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技术进步,可不断为农业提供大量先进的农业用具和设施,从而改善和提高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投入产出比率。

②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

a. 可为农业不断开发和提供高质量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除草剂、地膜等,提高生产效率;

b. 可为农业培育和提供动植物新品种,提高投入产出比;

c. 可为农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耕作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灌溉技术、施肥技术、生物技术、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等,改善和提高各种农艺技术水平。

③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a. 可扩大农业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农业资源的质量和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农业资源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用;

b. 可促进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统一和协调,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地域优势,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④改善和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

a. 国家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可以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减少或避免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b. 采取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高效健康地进行。

⑤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a. 使农民的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调动农民推进技术进步的积极性,使农民努力学习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

b. 先进的农业科学文化技术一旦被农民掌握运用,必将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

2.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1)生产条件现代化

生产条件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来武装农业,实现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良种化、设施化(工厂化)等。

(2)生产技术现代化

生产技术现代化即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在农业生产上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和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耕作与栽培技术以及饲养技术等,逐步实现生育进程模式化、诊断测试仪表化、农艺技术规范化。生产技术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3)经营管理现代化

经营管理现代化是指用科学方法管理农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可以在不增加投入或少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更科学合理的配置,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率; 通过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选择生产投资项目和产品,寻找良好的销售时机、销售地点和销售对象,做到丰产丰收。

(4)集约化、可持续化

现代农业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是为了解决十地有限和需求无限的矛盾。农业集约化必须建立在农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提高农业投入要素的性能和配比,建立不断优化的农业投入产出系统,在实现农业高效率的同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5)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

农业现代化是以农业商品经济为纽带的,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协作相结合的社会化大生产。产品的商品化是农业社会化、专业化的体现,是农业生产力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生产以社会分工为前提,商品生产又要求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推动社会内部和农业内部社会分下越来越细,要求农业实行专业化。生产专业化势必带来生产的社会化,因为实行专业化生产,使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愈加密切,这就要求社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6)标准化、信息化

①农业标准化是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指导下,对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部活动,组织制定与修订标准、发布与实施标准以及对农业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农业标准化包括农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发布与实施以及对实施过程的监督活动的全过程。

②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农业现代化过程。农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

3. 农业信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农业信息化的作用体现在哪些力一面?

【答案】(1)农业信息的内涵

农业信息是指以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业科学为表征对象的,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反映出来。

(2)农业信息技术的的内涵

农业信息技术就是对农业系统中的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处理、传输、发布和应用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通信技术是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对象是一切可能产生信息效应的农业系统。研究的目标是充分利用农业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中静态的和动态的、定性的和定量的、确定的和模糊的各类信息,使农业系统的能量转化和物质环境循环过程能够得到合理而有效的控制。

(3)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农业现代化过程。农业信息化即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

(4)农业信息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