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培养单位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36经济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北京市培养单位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36经济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北京市培养单位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36经济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13 2018年北京市培养单位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36经济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26 2018年北京市培养单位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36经济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36 2018年北京市培养单位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36经济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45
一、简答题
1. 试述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实践应用。
【答案】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实践应用:
(1)关于城市等级划分的研究;
(2)关于城市与腹地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3)关于城市内和城市之间的社会和经济空间模型的研究;
(4)关于城市的区位、规模和职能等方面的研究;
(5)关于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布局、规模和空间模型的研究。
①服务业的最佳区位模型是在中心地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心地理论认为,每个企业
都需要一个市场门槛来维持它的生存,根据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等级,企业有不同的门槛和范围。
②对于一些大企业(如制造业、金融和保险)的管理部门,总部和分部都以与城市的等级序列相对应而布局。中心地理论也完全适用于办公机构的区位选择。
③城市内部办公机构的区位选择也同样具有上述特征,一般在中心城区集聚着一些大企业的总部和高级行政管理部门,而在核心区的周边地区分店、营业所和具体办公部门分部则较多。
2. 以日本综合商社公司为例,简要说明贸易公司对本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案】(1)贸易公司对本国的影响
日本综合商社在日本经济发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日本海外直接投资产生了重要影响。综合商社由三菱、三井、伊藤忠、丸红、住友、日商岩社六个庞大的商业金融和工业公司组成,它们控制着全球许多的附属公司和成千上万个相关公司。
(2)贸易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该公司在世界上建立了全球市场和全球经济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但有助于日本贸易的发展,而且还能使日本公司向海外投资成为可能。日本制造公司旱期对海外的投资贸易都是由综合商社来组织的,其具体作用是商务贸易中介、金融中介、信息收集、复杂商务体系的组织和协调等。
3. 试述技术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伴随着现代经济活动对技术与知识依赖程度的加大,技术与知识己经成为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技术进步己成为“经济模式转换的基本力量”以及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1)新技术方法、技术手段以及新生产工具、新管理方式等的出现,一方面可以使新的经济
活动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可以改变经济活动中的生产要素组合,因此具有改变区位选择成本或效率的可能性。
(2)对于不同的经济活动,技术与知识在区位选择方面的影响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技术与知识对知识密集型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十分明显。
4. 简述影响邮电通讯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答案】影响邮电通讯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1)信息流信息流是产生并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它的流量与人口数量、密度,尤其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2)自然地理环境
信息和邮件的传输是通过克服空间阻力实现的,自然地理环境对邮电网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3)邮电通信技术
邮电通信技术,尤其是通讯技术的发展,对于该产业的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国家的开放政策影响更为突出。
(4)国家产业政策
国家产业政策(如对邮电通信业的准入政策)以及区域行政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邮电通信业布局产生影响。在邮电通讯业全球化发展中,除了经济发展及轨迹联系加剧所带来的市场需求、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之外,国家开放政策影响更为突出。因为,在一些国家,邮电通信属于比较敏感的部门,对外国公司的开放持谨慎的态度。
5. 分析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弗里德曼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的主要内容
弗里德曼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分为四个阶段:
(1)前工业阶段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区域空间均质无序,有若干个地方中心存在,但是没有等级结构分异。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2)过渡阶段
出现了区域经济的中心,打破了原始均衡状态。吸引外围地区的要素不断向它集聚,越来越强大,而外围地区则更趋向落后,从而致使区域空间结构日趋不平衡。
(3)工业化阶段
形成丁区域的经济中心体系,出现了若干规模不等的中心—外围结构,相互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区域的空间结构。
(4)后工业化阶段
经济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日趋紧密和广泛。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缩小,区域将最终走向空间一体化。
6. 新贸易理论是如何解释产业内分工
【答案】(1)新贸易理论的由来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以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格罗斯曼、赫尔普曼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学者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的分析力法,使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多样化、产品差异性等概念和思想,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现象,创立了新贸易理论。
(2)新贸易理论是如何解释产业内分工
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具有集中于规模经济的行业和少数大公司支配的行业的特征。对此,新贸易理论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视角进行了解释。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就是来自单个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带来收益的增加。外部规模经济来自企业的集聚,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与要素票赋差异一样提供了国家贸易的基础。
为了追求内部规模经济,企业就需要选择专业化的方式以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并保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样就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是在国内市场巨形成只有少数大企业存在的不完全竞争市场; 二是生产的产品种类减少。企业为了获得内部规模经济,在生产差异化产品时,总是选择性地生产少数几种满足国内多数消费者偏好的产品,并出口部分产品以满足国外少数人的偏好。那么,国内少数人偏好的差异化产品就只有通过进口别国的产品来获得满足。这样,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就发生了。
规模经济促进了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即使国家之间在要素禀赋、技术和消费偏好等方面完全相同,在垄断竞争条件下,由于每个企业只生产一种差异化产品,国家之间也会发生产业内贸易。并且,国家之间越相似,产业内贸易的规模也越大。
7. 比较分析企业空间演变的四个模式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答案】企业空间演变的四个模式特点:
(1)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特点
①公司成长差异及原因由于工厂所在城镇人口规模不同,导致其具不同的生产规模。规模差异进而又引起生产成本差异。较大规模的工厂生产成本较低,因而具有初始竞争优势,得以更快地增长。
②公司的空间组织变化工厂发展竞争的结果,少数得以生存,其市场区也得以扩大,覆盖了原来众多小公司的市场区。
③沃茨模式的缺陷基于规模经济大于规模不经济的假设,对规模经济不很突出的生产部门不一定适用。该模式基于饮料生产部门,结论的普遍性有限。假定市场区为理想化的连续向外扩张,而在实际中还存在非连续性的市场区扩张。
(2)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特点
①公司组织变形与区域演化过程公司从一个地方公司向多国扩展中,要跨越三种门槛。每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