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976人文地理学之经济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特殊因子
【答案】特殊因子是与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如空气湿度等。它可使相关工业企业选择特定区位。
2. 局地原料
【答案】局地原料是指只有在特定地方才存在的原料。
3. 核心—边缘理论
【答案】核心—边缘理论是由霍伍德和博伊斯提出的。他们认为,中心商业区的空间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即核心区和边缘部、核心部具有高度的土地利用、空间垂直发展、白天人口集中和特殊职能布局的特点。边缘部土地面积相对广人、土地利用密度不高。
4. 集聚因子
【答案】集聚因子是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如企业协作、相关设施共享等)。集聚因子起到使其他因子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发生偏移的作用。
5. 交通网
【答案】交通网是交通现象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由点和线组成。点即通常的汽车站、火车站、道路的交叉点、港口机场等交通节点,线则是连接点与点的铁路、公路、水路、以及空路等交通路线。
6. 劳动力成本指数
【答案】劳动力成本指数是指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力成本。如果劳动力成本指数大,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力区位的可能性就大: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
7. 朝阳产业
【答案】朝阳产业是指新兴产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是技术的突破创新带动企业的产业。朝阳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代表未来发展的趋势,一定条件下可演变为主导产业甚至支柱产业。
8. 乘数效应
【答案】乘数效应是指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从
而加强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受循环积累因果机制的影响,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加大,影响范围和程度随之增大。
9. 组织链
【答案】组织链是组织关系系统。跨国投资建立的机构,是跨国公司组织的一部分。在管理上,它与公司内其他机构有着一定联系,尤其是与公司总部、研究与开发机构以及相关的生产机构的联系更为密切。这种联系,决定其在跨国公司网络中的地位。
10.实证主义分析
【答案】实证主义分析是指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11.产业集聚
【答案】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不同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
12.主导产业
【答案】主导产业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从量的方面看,应是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将来有可能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部门; 从质的方面看,应是在整个国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
二、简答题
13.试述跨国公司投资及国别选择的原因(注重相关理论的阐释)。
【答案】企业进行跨国投资,主要是受利益驱动。具体地,成本、市场和要素投入在决定其跨国投资国别选择上起重要作用。具体原因如下:
(1)根据区位论成本学派的观点,生产成本最低和预期利润较高的国别,易于成为跨国公司的投资地。
(2)根据区位论市场学派的观点,市场区是企业是否成为大市场的区位,成为企业追求的最佳区位。当一国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而公司在国内生产出口受交通运输成本影响,或者更为重要的是受国家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影响时,公司便会自然地选择在这一国家直接投资。
(3)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中,把生产原料分为遍在原料和局地原料。由于资源的区位差异,以及不同工业(企业)又有不同的要素需求,为了充分利用他国的资源优势,公司必然会在相应国家跨国投资。
(4)从公司地理角度,公司本身是一个生产组织系统公司会在战略重点区位投资建立相应生
产或经营机构。这些战略重点区位,并不一定是符合以上区位选择原则。
14.简要说明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关系
【答案】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关系:他们是矛盾的统一体,既有相互矛盾的一面,又有相互促进的一面。
(1)从矛盾的一面看
经济区域化具有排他胜,区域内外存在着差别待遇,虽然有利于经济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以及成员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但就整个世界而言,仍是带有浓厚集团色彩的贸易保护主义,它使统一的、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为地割裂了。因此,经济区域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从促进的一面看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前提、步骤和组成部分;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归宿和最后结果。
①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a. 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由于各地区内部实行更高的自由化和更密切的合作,区域内贸易和资本流动可能更快发展,这对促进全球经济贸易自由化是一种推动。
b. 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随着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其保护性和排他陛趋向也会相应加强,从而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②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区域化的影响
a.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经济区域化的积极影响
全球化意味着全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迫使同一地区各个国家加强合作以求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这就导致区域化的产生和发展;
b.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经济区域化的消极影响
目前,全球经济尚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和调控,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起伏、贸易保护、金融动荡在全球范围相互传递,潜在的风险和危机时刻存在。这种风险和危机对各地区都会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带来灾难,从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破坏。
15.试述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答案】赫希曼是世界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他对国家内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极化—涓滴效应学说,解释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赫希曼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他区域产生作用。为了解释方便,他把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称为“北方”,欠发达区域称为“南方”。北方的增长对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之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
(1)极化效应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