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跨越樊篱的对话——华裔美国女性文学中的跨种族婚姻

关键词:跨种族婚姻,女性主义,多元文化,自我身份

  摘要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三部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作品中的跨种族婚姻主题进行分析。它们是伊迪丝•伊顿(笔名“水仙花”)的《一个嫁给中国人的白人女性的故事》(1912)、庄华的《逾越》(1968) 和谭恩美的《喜福会》(1989)。本文指出,美国华裔与美国白人之间的跨种族婚姻的发展,反映了美国华裔边缘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碰撞与对话的过程,是少数族裔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与主流社会展开身份协商的隐喻。通过此研究,期冀能够从跨种族婚姻的新角度解读以上三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为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带来新的尝试,亦能够从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为全球化背景下的跨种族婚姻研究和跨文化研究带来一定启示。本文的引言指出了对文学中的跨种族婚姻主题进行研究的意义,概述了学术界对此的研究现状。然后回顾了文学界对本文选取的三部作品所作研究的概况,指出以往的研究对其跨种族婚姻主题关注不够的缺憾。第一章主要分析水仙花的《一个嫁给中国人的白人女性的故事》。揭示这场跨种族婚姻的意义在于,作者尝试打破白人世界对华裔男子的刻板印象,挑战白人男性制定的种族优劣观,从而赋予了弱势群体言说的权力和反抗的力量。第二章主要针对庄华的《逾越》展开论述。指出《逾越》中的跨种族婚姻关系,打破了美国华裔移民家庭原来的二元对立,促使美国华裔在面临美国主流文化渗透与冲击时做出调适,寓示着边缘文化以积极心态吸纳主流文化的开始。第三章选取了谭恩美的《喜福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丽娜和哈罗德之间的跨种族婚姻进行分析。这场跨种族婚姻寓示着东西文化联姻的现状。东方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东西方文化力量博弈的过程。东方文化需要继承族裔历史,以便客观认识自我文化特性,从而增加与西方文化展开平等对话的可能性。 由此得出结论,这三场跨种族婚姻,是美国华裔融入美国社会的历史缩影,记录了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族裔自我身份探寻的过程。美国华裔与美国白人之间的跨种族婚姻的发展历程,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展开对话的隐喻,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通过对话确立自我身份,探寻生存和发展之道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