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东北大学文法学院804政治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论述题

1. 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指什么?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1)社会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

(2)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

①生产与消费: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消费品的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

a. 生产决定消费

第一,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如果没有生产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资料,就不会有人们的各种消费活动。物质资料的数量和种类,决定了消费的水平和结构。

第二,生产决定了消费的方式。生产出什么样的消费用具,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消费方式。 第三,生产的性质决定了消费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不同于社会主义生产,因而资本主义消费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消费。

第四,生产还引发对消费的需要。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要,是由于消费者看到并知道这种消费品已经生产出来。

因此,马克思说:生产“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动力”。

b.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首先,消费使生产得到最终实现。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不进入消费,它就不是现实的产品。 其次,消费为生产提供目的和动力。如果没有消费,生产也就失去了意义,人们就不会去从事各种生产活动。

②生产与分配

生产者生产出产品之后,要占有产品,就要经过分配。但是分配有两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这两种分配和生产的关系也不同。在产品分配上,是生产决定分配; 在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上,是分配决定生产。

a.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的对象和方式

表现在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也就不可能有分配; 就分配方式来说,参与生产的方式决定参与分配的方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他们在分配中所处的地位,以什么方式参加生产,也就以什么方式参加分配。

b. 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在进行生产之前,没有生产资料的分配,生产就无法进行。除了生产资料的分配以外,还必须有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中的分配。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中的分配,使他们经过这种分配,在生产过程中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

③生产与交换

交换有两种,一种交换属于生产的交换,包含在生产过程之中; 另一种是产品的交换,它是由生产决定的。他们同生产的关系也不同:

a. 人们的劳动能力的交换、生产资料的交换都属于生产活动。

b. 作为生产品的交换是在生产出产品之后进行的,是由生产决定的。生产的性质决定着这种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发展的程度。生产越发展,分工越细,交换也就越加发展。生产过程中分工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交换的深度和广度。

④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相互关系

a. 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构成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各个环节。在这个统一体中,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它们本身就是生产; 作为消费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由生产决定的。

b. 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即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性质; 同时它又总是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来实现自己。

c. 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法律、宗教、文学、艺术、礼会意识等社会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它能够促进或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2. 论述政府职能转换和政府改革。

【答案】政府职能是政府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社会环境的需求而履行的职责和功能,反映政府的实质和政府活动的内容与方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发展,我国应该进行政府职能转换和政府改革。

(1)转变政府职能和政府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①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政府,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实现的。因此,要实现政府对国民经济有效的宏观调控,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这是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基本前提。

②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弊端和教训。传统计划经济基础上的政府职能特点,就是直接经营企业和管理经济。在这种体制下,政府通过层层分解的指令性计划直接控制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这就会造成两方面的弊端:一方面,政府按“条块”划分的行政等级隶属关系直接支配企业生产经营,企业没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能力,经营活动既缺少内在动力,也缺少外在压力,导致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包揽企业的微观经济管理,小可避免地使计划指令在很大程度上脱离实际,缺少科学性,并远远滞后于市场变化。因此政府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

③提高政府效率的需要。在传统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层层分解的指令性v 什划直接控制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完全忽略了市场的调节作用,使市场价值规律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以致政府的效率低下,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弊端。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要求市场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政府的效率与原来相比大大地提高。

(2)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的方法和措施。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彻底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具体来说,就是要从直接经营企业和管理经济,转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间接宏观调控。

①从直接个量管理转向间接的总量调控。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是一种个量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从直接经营企业和管理经济转向间接的宏观调控,因而,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就转向以总量调控为主。具体说,就是政府通过对市场的调节,使市场向企业发出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目标要求的市场信号,以引导企业按国家计划所规定的轨道运行。总量调控的内容就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使总需求与总供给保持大体平衡,以保证企业经营的良好环境,并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

②从直接管理实物运动转向间接调控价值运动。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直接管理和经营企业具体表现为对资源的直接行政调拨和直接组织生产。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向间接宏观调控,以市场为直接调控对象,保证各种宏观总量的价值平衡。这种价值平衡主要表现为财政收支平衡、信贷收支平衡、外汇收支平衡等。所以,政府问接宏观调控职能主要是调控价值运动,即通过价值形态的商品货币活动,调节市场运行,最终通过市场调节实现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③从直接管理经济运行的局部转向间接调控经济运行的全局。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大量基层的微观活动很难实现直接管理和经营,真正实现直接经营和管理的企业是有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通过对市场的调控而实现对企业的引导,市场是所有微观组织活动的共同场所,所有企业都必须参与市场活动,所以,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事实上是对经济运行全局的调控。企业只要参与市场活动,就要受到政府的间接调控。

④从静态方式的直接经营转向动态方式的间接调控。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计划缺乏灵活性和可变性,政府只注重初始的计划日标的制定,而不注重市场的变化和计划的调整,而企业也无权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计划。所以,这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计划是一种指导性的计划,不仅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进行调整,而且政府也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修改计划目标。事实上,政府计划也只有及时调整才能保证其对企业的指导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国民经济的有效调控。

3. 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1)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