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56经济学综合基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构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构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以下基本要素:

(1)规范化的市场主体

规范化的市场主体是指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人和群体。市场主体必须具有对交换客体的直接占有、使用、支配和处置的权利。要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要以充满活力和规范的微观主体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同时还必须严格遵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给出的“游戏规则”。

(2)现代化的市场体系

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整体性、联系性和开放性。具

体表现在:一是各类市场相互联系成为完整的市场体系; 二是地方市场与国内大市场融合成为统一的国内市场体系; 三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大市场相接轨,融入国际市场体系。

(3)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系统

现代市场经济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运行的。政府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一种内在调控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4)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维护市场经济有序运转的条件。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权利给予社会性保障的制度。

(5)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制度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现代文明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因而在分配上强调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以及资源配置既要受提高效率和经济增长等经济因素的引导,也要受社会公平等人文价值因素的约束。在一次分配领域,完善市场机制和规则,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在二次分配领域,政府调整个人收入和地区收入分配关系,实现社会公平。

(6)与以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内容相配套,还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教育体制和完备的法律体系,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简述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案】(1)效率作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效率是指资源最合理的配置,使生产出的产品对社会福利最大化。效率表现在三方面:生产以前要素的配置、生产之中要素的使用以及生产之后要素报酬的分配以及由此决定的消费。尽管效率主要体现在生产中的要素配置和使用上,但决定要素配置和使用的是要素的价格,而要素的价格即是要素所有者的报酬,这必须由分配来决定,因此分配对效率的影响意义极大。分配与效率的关系要求分配是市场导向的分配,并且只有市场导向的分配才能保证市场的效率。

公平本是伦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其原则和标准因时代和社会制度而异,内容涉及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由于经济是基础,因此对经济关系的评价是公平的核心。市场决定的分配是以个人拥有要素的多少以及这种要素的稀缺程度决定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以致产生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分化。分配中的公平要求分配以政府为主体,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影响社会的收入分配,使社会的收入分配趋于平等。

(2)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是相互依存和互相促进的关系,但也有对立的一面。主要表现为: ①经济效率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公平问题是在经济效率提高到剩余产品出现以后才产生的; 在经济效率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社会中,不存在社会公平与否的问题。不仅社会公平问题的产生以一定的经济效率为前提,而且经济效率可以使社会公平建立在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上,社会公平的最终实现也要以经济效率的极大提高为基础。社会公平的最终实现就是达到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富裕,这如果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经济效率的极大提高是不可想象的。

②社会公平也会促进经济效率。一般来说,社会公平有利于减少人们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形成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③要进一步分析社会公平对经济效率到底起促进或是阻碍作用,关键在于对社会公平程度的把握。具体地说,如果出现极度的不公平,就会影响经济效率的实现。这是因为,当社会存在着极度的不公平,造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不平等现象,就必然削弱劳动者的积极性,降低经济效率,甚至可能最后导致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无效率”状态。如果绝对的公平,也同样会影响经济效率。一般来讲,只有适度的社会公平,才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局。

④分配中的效率要求分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而分配中的公平要求分配以政府为主体,因此在分配中存在着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公平和效率矛盾的存在不是偶然的,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决定的。在市场经济中,要有效率,就必须给生产要素所有者即供给者以相应报酬。这些报酬构成他们的收入。而人们占有要素的状况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占有的资本、土地等要素多些,有的人则少些甚至完全不占有; 有的人的劳动力强些,有的人则差些。根据要素供给分配收入,则人们的收入必然有差别。如果取消或缩小这种差别以实现收入均等化,则必然损害效率。

3.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并说明其含义。

【答案】(1)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含义

社会生产需要连续进行,这种周而复始,连续进行的生产就是再生产。社会简单再生产,就是指社会剩余产品是用于消费而不是用于积累的,生产在维持原来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2)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两个基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其在价值形态上区分为三个部分和按产品的实物形态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①三个部分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称社会总产值,它划分为包含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不变资本价值(c ), 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可变资本价值(v )以及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剩余价值(m )。

②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区分为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相应地,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

第一部类(I )是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

第二部类(II )是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③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不仅要说明社会总产品各部分的价值补偿问题,而且要说明它的实物补偿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包括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剩余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即如何通过商品的销售以货币的形式收回,从而补偿预付资本的价值井获得剩余价值。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指它的各组成部分的价值转化为货币形式后再如何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相当于处于不变资本的价值从哪里和怎样获得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可变资本的价值和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从哪里和怎样获得所需的消费资料。只有使社会总产品既获得价值补偿又获得实物补偿才能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2)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含义阐述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也就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所必须保持的两大部类之间的基本比例关系,这些基本比例关系如果不能保持,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具体实现条件如下:

①基本实现条件:I (v+m)=IIc。即:第工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应等于第II 部类的不变资本。

该公式体现了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使简单再生产能够正常进行,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同第一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以及第一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和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问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②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I (c+v+m)=Ic+IIc,即第I 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价值的总和,应该等于两个部类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

这一公式表明生产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需要之间的关系。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