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基于学生发展的高中生物教学对话调查与案例分析

关键词:教学对话,学生发展,对话策略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与批判思维、审美情趣与个性自由等等成为学生发展的新内涵。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已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新的教学改革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解放学生的课堂话语权。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新的教学过程生成了一个显著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核心特征:教学对话。笔者作为一线高中生物教师,通过观察发现现存的一些教学对话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抓住教学对话的本质进而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那么目前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对话究竟都存在那些问题?教学对话所采用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该如何改进呢?笔者阅读了大量与教学对话相关的文献,发现缺少这方面的相关分析。对此笔者展开了基于学生发展的高中生物教学对话现状调查与案例分析的研究,以期解决上述问题。在本研究过程中,笔者分别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访谈法、观察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一、 研究采用文献法,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教学对话的相关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进一步界定了教学对话和学生发展的内涵,分析了教学对话所依据的八个方面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提出了教学对话的三个原则:民主与平等的原则(教学对话的前提);语言与文本交互原则(教学对话的过程);创生与发展原则(教学对话的目的)。 二、研究分别采用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研究法,从学生、教师、课堂三个维度研究表明了教学对话的现状。(一)调查显示,课堂上教师单独向某一学生提问时,思考答案的学生比向全体学生提问时少了8%,这说明提问学生全体优于提问学生个体; 56.78%的同学喜欢课间和同学讨论问题而仅33.90%的同学喜欢课堂讨论,显示课间讨论学生个体更感兴趣,对话环境相对自由和宽松。(二)访谈发现教师对学生发展和教学对话有一定程度认知,但对话效率低,然仍有诸多因素限制师生对话,如教师对学生思维缺乏足够的了解,缺乏学科系统思维,问题难度设置不合理。(三)课堂观察研究发现:教学对话发生的次数太少,教师每节课提问次数平均4.5次,提问记忆性和分析性问题占比达70.37%,创新和批判性问题较少甚至没有;86.67%的教学对话为师生问答,其它对话形式较少。三、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几种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对话特点。发现传统师生问答式的教学过程中对话方式单一,但设置好的问题仍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意义;学案教学里对话的层次变得较为丰富,教师和学生的显性对话减少,通过“文本”的隐性对话成为关键。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机会较多,有利于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实现学生自我对话和完善自己的人格。通过对研究结果深入分析,本研究获得的结论是高水平生物教学需要高质量的教学对话,而目前学校课堂教学对话的水平较低,教师需要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提高教学对话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