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03国际贸易与跨国经营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H-0模型
,是指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答案】H-0模型(即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
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的一个贸易模型。在赫克歇尔和俄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别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取决于各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即相对禀赋差异,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H-0模型的主要结论是:①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②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由此可见,在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中,决定两国生产与贸易模式的基础仍然是生产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而这一比较优势是由要素配置而不是生产技术的差异决定的。
2. 知识收益
【答案】知识收益是移民给移民接收国带来的一项间接经济收益。新移民的到来为移民接收国带来了知识,而且无论是商业关系、食品烹饪法、艺术才能、务农经验还是其他专门技术,都具有相当的价值。移民所具有的知识带来的经济收益不仅为移民自身和其劳务购买者分享,同时也会传播给移民接收国的其他居民,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他们提高收入水平。
3. 行业间贸易
【答案】行业间贸易是指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即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不同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的差异(李嘉图模型)或固有的资源禀赋的差异(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按照这些理论,国家之间技术和资源禀赋的差异越大,它们之间的贸易量也应该越大,如果两个国家的差异很小,它们之间的贸易量就会比较小。也就是说,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
4. 重商主义
【答案】重商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一种经济思想。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5
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晚期为晚期重商主义。二者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都把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采用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贸易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保证顺差就可以。被称为贸易平衡论。为了鼓励输出实现顺差,积极主张国家干预贸易。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如出口退税、奖励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口替代。
5. “战略性”贸易保护
【答案】“战略性”贸易保护理论的主要贡献者是加拿大经济学家巴巴拉•斯潘
塞
和詹姆斯•
布朗德该理论认为:由于国际市场上的不完全
竞争性质和规模经济的存在,市场份额对各国企业变得更加重要。市场竞争变成一场少数几家企业之间的“博弈”,谁能占领市场,谁就能获得超额利润。新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通过政府补贴等来帮助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而企业获胜之后所得的利润会大大超过政府所支付的补贴。
6. 闭关自守
【答案】闭关自守是指关闭关口,不和其他国家来往。闭关自守具体是指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直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到清朝灭亡,中国才被迫打开大门。
7.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答案】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名称为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条约,简称欧洲联盟条约。1991年12月10日在荷兰城市马斯特里赫特召开的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故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宗旨是,通过全体人民的努力,将欧洲共同体缔造成一个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联盟。自1993年1月1日起,其名称也从原来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改为“欧洲共同体”。
《马约》提出的一些重要新目标包括:①建立单一的金融货币体系;②组成统一的政治联盟;③实现共同体内的政治一体化。1993年9月,《欧洲联盟条约》(即《马约》)正式生效,“欧洲共同体”改为“欧盟”。
8. 提供曲线
【答案】提供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其实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二、思考题
9. 两种产品多个国家的情况。下表给出了4个国家生产1单位大米和小麦的劳动投入量。
已知国际市场均衡的大米相对价格为2, 则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各国的贸易模式如何?当国际市场对大米需求增加导致大米的相对价格上升至3.5, 各国贸易模式会受到影响吗?如果有,怎样变化?
【答案】(1)各国大米的相对成本按照从低到高排列依次为美国2/0.5=4,中国9/3=3, 法国5/2=2.5, 泰国
(2)国际市场均衡的大米相对价格为2, 介于法国和泰国之间,所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泰国出口大米进口小麦,美国、中国和法国出口小麦进口大米。
(3)当国际市场大米的相对价格上升到3.5时,各国贸易模式会受到影响,此时就只有美国出口小麦进口大米,其它国家出口大米进口小麦。
10.下述例子中,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是比较优势还是规模经济?
(1)加拿大是主要的新闻纸出口国;
(2)英特尔生产了世界上半数以上的CPU ;
(3)美国和日本相互出口复印机;
(4)中国是主要的电视机出口国;
(5)东南亚国家大量出口运动服装和鞋。
【答案】比较优势是指国际贸易中,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规模经济是指如果生产规模太小,劳动分工、生产管理等都会受到规模限制,产品的平均成本会比较高。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这种限制会减少,每单位投入的产出会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
(1)加拿大是主要的新闻纸出口国是因为存在比较优势。加拿大原木储量巨大,因此可以为国内造纸业提供充足便宜的原木浆,因此其在纸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英特尔生产了世界上半数以上的CPU 是因为存在规模经济。全球巨大的市场绝大部分被英特尔和AMD 两家芯片厂商占领,并且英特尔在市场占有率上还略胜AMD —筹,因此其生产规模是巨大的,形成规模经济。
(3)美国和日本相互出口复印机是因为存在规模经济。美国和日本利用产品差异论,各自专门生产其复印机行业内相应品质和类型的机器,从而使规模效益递増而降低生产成本,达到规模经济。
(4)中国是主要的电视出口国是因为存在比较优势。中国生产电视占有比较优势是因为在装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