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科技大学561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相机保护措施

【答案】相机保护措施(contingent protection)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的某些紧急保护措施或停止履行现有协议中的正常义务,以保护本国某些更加重要的利益。WT0允许使用的相机保护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紧急保障,以及为了国际收支平衡、保护幼稚产业、维护国家安全等实施的暂时性贸易保护政策。

2. 殖民贸易

【答案】殖民贸易是指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各个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区的大肆掠夺,他们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的产品运往欧洲,牟取暴利。当时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就是殖民贸易。

3. 经济特区

【答案】经济特区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了促进出口,在其领土上所设置的实行特殊政策的部分经济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政府通过降低地价、减免关税、放宽海关管制和外汇管制、提供各种服务等优惠方法,吸引外国商人发展转口贸易,或鼓励和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加工制造业,以达到开拓出口货物、增加外汇收入、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世界各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主要分为以下四种: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自由边境区。

4. 欧洲共同体

【答案】欧洲共同体简称EC )于1993年9月改名为欧盟,是指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不断的、愈益密切的、联合的基础,清除分裂欧洲的壁垒,保证各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和就业的条件,并通过共同贸易政策促进国际交换。

5. 滑准税

【答案】滑准税是一种与进口商品价格成反向关系的关税计征方法,即进口商品价格越高其进口关税税率越低,而价格越低税率越高。

6. 跨国公司

【答案】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拥有矿山、工厂、销售机构或其他资产,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它可以由一个国家的企业独立创办,也可以由两个或多个国家企业合资、合作经营,或控制当地的企业使其成为子公司。

7. 生产成本

【答案】“生产成本”也称之为“产品成本”。它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价值之和。

8. 并购

【答案】并购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的总称,前者是指在竞争中占优势的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全部财产,合并组成一家企业的行为;后者则指一家企业通过公开收购另一家企业一定数量的股份而获取该企业控制权和经营权的行为。

二、思考题

9. 在克鲁格曼的PP-ZZ 模型中,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而每个企业的固定投入增加,试问对消费者的影响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抵消这种影响?

【答案】在PP-ZZ 模型中,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模型方程

知,当每个企业的固定投入増加时,对PP 曲线不产生影响但使得ZZ 曲

线右移,

在新的均衡点上,相对于工资的产品价格(P/W)和每个人对任何一个产品的消费量(c )都上升了,进而减少了消费产品的种类,使消费者受损。

如果要抵消每个企业的固定投入增加对消费者的不利影响,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改变ZZ 曲线中的消费总人口(L )和消费量(c ), 使ZZ 曲线向左移动,回到最初的均衡位置。方法如下:

(1)开展自由贸易,对本国的任何一种商品都意味着一个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消费人口。 (2)允许人口的自由流动,増加消费的总人口数(L )。

10.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答案】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增加

在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增长快于初级产品,国际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改战前初级产品占主要地位的局面,制造品贸易比重上升,初级产品的贸易比重下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日益优化。

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中,劳动密集型轻纺产品的比重下降,资本货物所占比重上升,高技术产品的贸易比重增长。

(2)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人们收入不断提高,在主要耐用消费品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服务贸易相应地得到了发展。

(3)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流向,“北北贸易”取代“南北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模式战后国际贸易以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即“北北贸易”为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増长最快,而工业革命之后形成的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出口矿产和原料等

初级产品的“南北贸易”相对缩减,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支配地位,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进出口量占世界进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4)区域性自由贸易迅速发展

战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形式的区域性经济合作越来越多,其中最多的是自由贸易区,包括欧洲自由贸易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等。合作程度稍高的有关税同盟、共同市场以及经济同盟,如欧盟。几乎所有的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成员国都参加了一个或数个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区域性或局部性自由贸易发展迅速。

总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1世纪初的五十多年中,世界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技革命、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日益融为一体,经济全球化已成为20世纪以来的主要趋势。

11.有人认为“全球化是美国经济称霸世界的结果”,请对此观点进行评论。

【答案】“全球化是美国经济称霸世界的结果”这一观点不正确。由于美国是当今最大的经济体,拥有众多的跨国公司,因此全球化过程,人们见到了很多美国的身影,但是,不能因此就说“全球化是美国经济称霸世界的结果”。经济全球化的真正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专业化分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而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发展要求建立世界范围的大市场。

(2)全球政治稳定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冷战时期,东西对抗的政治环境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中国,越南等国家的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前苏东社会主义的瓦解,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积极主动的溶入国际经济体系。

(3)信息产业革命使经济全球化成为现实。信息产业的发展,网络的大规模应用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全球性的商业运作成为可能。

(4)为了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进行生产的全球化是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寻求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事实上,全球化过程中,绝大多数国家由于能够更好的发挥比较优势而从中受益。

12.中国相对于菲律宾而言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假设中国和菲律宾生产每单位大米和钢铁的要素投入如下:

(1)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2)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得中国的哪些要素得益,哪些要素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