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明清白话小说词语考释与《汉语大词典》条目订补

关键词:明清白话小说词语,核心了,词群,汉语大词典

  摘要

《汉语大词典》(下称《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汉语语文辞典,收词近两万二千条,可谓我国辞书编纂史上的里程碑。这部辞典本着"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编辑方针,着重从词语的历史演变过程对词语加以全面解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对于近代汉语语词,它能够广泛搜罗,对于白话文献资料,能够广博引,对近代汉语的研究成果能够兼收并蓄,直接体现了词汇史的研究成绩和高度。但是,由于近代汉语次户本身相当复杂,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基础又比较薄弱,再加上人力、物力的缘故,《大词典》难免有疏失之处。本文选择明清小说作为语料,对《大词典》予以修订补正,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明清时代距今较近,资料保存完整、丰富,仅常见的明清小说就达百部以上,反映的语言现象比较真实、可靠。(二)明清小说处于近代语言的成熟时期,词汇量异常庞杂,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它淋漓尽致地反映了明清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变化与词汇变化关系的材料。(三)以明清小说为基点,上溯可以研究宋元语言,甚至更早的时代,下推可以研究现代汉语。(四)我们还可以把明清瞎说中的词语与今天的许多俗语方言结合起来,追溯现代方言词语之源,并求其正确的写法。 本文涉及百部以上的明清小说,辅佐的语料还有元明杂剧、明清传奇等。所选择考释的词语有三类:一类《大词典》未收、未释的词,二类是《大词典》列举了词目,但义项不足的词,三类是《大词典》释义有误或不确的词。 全文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运用传统的训诂方法,对所选择的每个词考证释义,并从三个方面对《大词典》进行补正。(一)补收《大词典》遗漏的词,计24例。其中增补同义词语5组,反义词语2组,行业用语、隐语7例,方言词语、口语词5例。(二)补足《大词典》义项不足的词,计5例。(三)对《大词典》进行正误,计15例。第二部分是运用现代 语言学的理论,对传统的训诂方法进行探索,考释了9组词语,计25例。 本文最主要的成就和见解表现在对传统训诂学方法的探索和突破上。传统的训诂方法主要有因形索义、因声求义、因文证义及方言佐证学等,学者们采用这些方法,对近代汉语词汇进行考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被考释的词往往是单个的、零散的,从而忽略了词汇具有系列性、群聚性的特点。尤其是近代汉语新生成的词大多都是合成词,词的群聚性更为明显。这些合成词的结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核心字+ ",另一种是" +核心字",合成词的意义由核心字的语义决定。核心字有多少个义项,就有可能形成多少个词群,形成"核心字(义项1)+ "、"核心字(义项2)+ ","……","核心字(义项N)+ "等N个词群,每个合成词都有自己的群类、分别统辖于核心字的某一义项。每个合成词的语义是否与群类共有的义项相符合,成为验证释词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本文试对明清小说中的几组词语进行分群考释,即通过系联相关的词语,对其分群归类,以考求词义,郭芹纳师称之为"词语系连法"。运用这种方法,分群考释词义,首先能够赅备核心字的义项,其次可以大量补收散佚的词,还能够检验辞书编纂的失误,而更重要的是能够对词探本求源。 分群考释词义的方法,无疑是一种新的简捷有效的训诂方法,应该在训诂学界得到提倡和重视,它说明了传统训诂学必须走与现代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道路,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