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债券投资
【答案】国际债券投资是国际证券投资的种类之一,它是指投资者在国际债券市场上购买外国企业或政府发行的债券,并按期获取债息收入和到期收回本金而进行的投资活动。国际债券有两种基本类别,即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
2. 生产成本
【答案】“生产成本”也称之为“产品成本”。它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价值之和。
3. 政府收入
【答案】政府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的价值,它是政府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前提。
4.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答案】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名称为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条约,简称欧洲联盟条约。1991年12月10日在荷兰城市马斯特里赫特召开的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故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宗旨是,通过全体人民的努力,将欧洲共同体缔造成一个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联盟。自1993年1月1日起,其名称也从原来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改为“欧洲共同体”。
《马约》提出的一些重要新目标包括:①建立单一的金融货币体系;②组成统一的政治联盟;③实现共同体内的政治一体化。1993年9月,《欧洲联盟条约》(即《马约》)正式生效,“欧洲共同体”改为“欧盟”。
5. 外贸经营权
【答案】外贸经营权是指从事货物与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的权利。改革以前中国的外贸经营权是由国家垄断的,除了国家直接拥有的十几家外贸公司以外,其他部门和公司是不允许经营国际贸易的。国家对外贸企业直接进行管理,进出口商品种类和数量都纳入国家计划之中,由政府统一安排。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与国际经济体系的接轨,外贸经营权逐步放开,经营主体出现多元化。
6. 劳动密集型
【答案】
劳动密集型它是一种单位劳动占用资金或资本少,技术装备程度低,容纳劳动力较多的产业。劳动密集型是一个相对范畴,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标准。中国现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典型的有:纺织工业、食品加工工业、服务业和农业中的各产业。这种产业具有投资少,资金或资本周转快,能吸收较多劳动力就业等特点。
7. 贸易顺差
【答案】贸易顺差又称对外贸易出超,是指一国(地区)在一个报告期(通常为一年、半年或一季)内,出口商品的总值大于进口商品总值的差额,海关统计中称“出超”。贸易顺差反映该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
8. 行业内贸易指数
【答案】
行业内贸易指数个产业的行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x 和M 分别代表一个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价值和进口价值。
1之间。如果该国只出口或只进口该产品,那么,
如果
示行业内贸易的程度越高。
当出口与进口的价值相等时,
的值就会越大,否则就比较小。
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定义一个行业或产品,行业或产品定义得越宽泛,即不存在行业内贸易
的值越大,表意味着该国同时出口和进口这一行业的产品,有行业内贸易。的值介于0和简称是指一种用来测度一
二、思考题
9. 假设A 、B 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1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 生产1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A 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 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则
(1)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假设所有要素都被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
(4)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
【答案】(1)由于B 国的资本劳动比例高于A 国(80/100>100/160), 所以B 国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由于衣服的劳动资本比例高于食品(3>1), 所以衣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当所有要素被充分利用时,A 国所有劳动可用来生产衣服160/3单位,此时需要耗费资本160/3小于A 国拥有的资本含量100; 因此,最多能生产160/3单位衣服。
同理,A 国最多能生产50单位食品;B 国最多能生产40单位的衣服或40单位的食品。 (4)根据H-0模型的结论,服装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应由劳动充裕的国家即A 国出口,食品为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应由资本充裕的国家即B 国出口。
10.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理论对生产技术的假设有何差异?
【答案】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模型对生产技术假设的差异如下:
(1)斯密的绝对优势模型假设生产技术绝对不同,假设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且劳动者生产率在一国内是固定的,所以规模报酬不变。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假设生产技术相对不同,假设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且劳动者生产率在一国内是固定的,所以规模报酬不变。
(3)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配置模型或资源禀赋模型以及特定要素模型假设两国技术水平相同,但是要素的资源禀赋不同,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而且规模报酬也是递减的。
(4)保罗•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模型假设两国技术水平相同,假设规模报酬递増。
(5)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假设各国的生产函数和生产技术是可变的,生产技术会随时间变动。
1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造成工人工资下降,失业增加。”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阐述。
【答案】不同意这种观点。理由如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使中国的贸易量扩大,中国会扩大对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一一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根据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的长期影响是,在出口(价格上升的)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价格下跌的)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那个行业中使用。所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使一国相对充裕的要素的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得到提高,而使相对稀缺的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下降。而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一一劳动力的收益是增加的,对这种要素的需求也会増加,所以失业应该不会増加,从而也不会因此造成工资的下降。
12.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美元,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
(1)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出口量,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及厂商的福利影响。 (2)中国对汽车征收每辆3000美元的进口税,这时国内汽车的产量及贸易量;与自由贸易时相比,消费者和厂商的福利变化。
【答案】(1)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均衡为均衡产量
为即
可得均衡价格消费量
为则中国汽车的产量
为
所以净进口为300。相对于封闭经济,自由贸易的价格更低,所以消费者
剩余増加而厂商利润降低。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