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命题设计之艺术设计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彩陶

【答案】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胚上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用储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并入窖烧制形成的陶器,在橙红色的胎体上呈现储红、黑、白等多种颜色的美丽图案,使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彩陶包括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彩陶等。

2. 现实形态

【答案】在我们的经验体系中能够被实际看到和触到的形,即所谓的“现实形态”,它进而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

3. 造物

【答案】造物是指人工性的物态化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一定的材料,为一定的使用目的而制成的物体,它是人类为生活而进行的物质生产。造物活动是指人类造物的劳动过程、方式及其意义。造物是文化的产物,造物活动是人的文化活动。造物本质上是文化性的,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类的造物和造物活动作为最基本的文化现象而存在,它与人类文化的生成是同步的,是对文化生成的确认; 二是人类通过造物和造物活动创造了属十人的物质化的文化体系和文化世界。

4. 艺术与科学的整合

【答案】艺术与科学的整合产生设计。艺术与科学的整合具有必然性,是艺术与科学两方面的内在要求。在艺术存在的意义上,使艺术的存在具有了新质和动力学的内容。一方面,形成新的艺术存在方式和形式; 另一方面,是艺术与科学相互作用不断发生的过程。艺术与科技的整合成为变革动力和变革的方式,并渗入艺术存在的本质之中,是21世纪艺术发展的大趋势之一。

5. 高技术

【答案】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一些学者就在高科技迅速进入人的各个生活层面和角落,带来了生产、生活的自动化,高技术的发展,使科技成为社会的主导因素。

6. 生活者

【答案】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在日本造成了石油危机,之后日本的经济由高速成长期进入低速成长期,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和生活条件的转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行动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消费者转变为“生活者”。

7. 失蜡法

【答案】失蜡法是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起源于焚失法,又称熔模法。其流程是用蜡制成器形,后用泥填充加固,待干后倒入铜液,蜡受热后熔成液体流出,原来有蜡处即形成铸造物。用失蜡法铸造的青侗器花纹精巧细致,层次丰富,表面光滑,具有特殊的立体装饰效果,精度较高。代表青铜器有曾侯乙尊盘。

8. 装饰艺术运动

【答案】“装饰艺术”运动起源于1920年巴黎,它从新艺术、俄国芭蕾、美洲印第安艺术等源泉中吸取了灵感,其装饰艺术风格是一种明确的现代风格,主张机械美,采用新材料(如钢铁、玻璃灯等)和大量新的装饰手法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更加自然华贵。其造型语言表现为大量的几何形、绚丽的色彩以及表现这些效果的高档材料。这场运动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艺术家们掌握的手下艺和设计,以适应批量生产的需要,结束艺术与下业之间旧有的冲突,以及艺术家和手下艺人之间旧有的势力差别。艺术装饰运动传入美国后,与美国的大众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点的“爵士摩登”风格,豪华、夸张、迷人、怪诞,主要表现在建筑设计(如克莱斯勒大厦等)和产品设计两方面。

二、简答题

9.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与艺术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1)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是在技术基础上产生和成长起来的,技术的科学化是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技术的主体,科学同样得益于技术的发展,朝着科学技术化的方向发展。

(2)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技术是艺术不可分离的属性,是艺术存在的最高形态和真正的基础,艺术是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艺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具有统一性,只有在精熟的技术与艺术的理想取得和谐高度一致的情况下,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性才能出现或趋于完美。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总是需要更高层次的艺术观念来导引和协助,使技术融入艺术之中。工艺技术的最高境界是与艺术的完全交融,不留痕迹。

(3)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工艺艺术和设计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产物。工艺的发展、工艺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工艺美术通过整合的方式,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通过艺术的方式将科学技术展示出来; 科学则是通过技术或工艺技术走向与艺术的结合。

总之,技术是科学与艺术的基础,科学是技术的发展方向,推动艺术的创新,艺术是工艺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0.什么是设计思维? 其特征是什么?

【答案】(1)设计思维的含义

在思维层次上,设计思维包含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这两种思维的特点,是这两种思维方式的整合的结果。科学思维是一种连锁式的、环环相扣、递进式的思维方式。艺术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包括灵感思维(直觉)在内。

(2)设计思维的特征

①以艺术思维为基础,与科学思维相结合;

②艺术思维在设计思维中具有相对独立和相对重要的位置;

③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具有非连续的,跳跃性的特征;

④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

第一,从本质上说设计思维是原创性思维。

第二,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包括量变和质变,从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到内容的多阶段的创建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它所解决的问题是创造新的前所未有的东西或形式,解决前人没有解决过的新问题。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探索过程,探索本身充满了思考与创造因素。

第三,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其创造性也体现在这种综合之中。 第四,设计思维具有“陌生化”的特点。所谓“陌生化”就是人们生疏不熟悉,即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创新一一创造新形式,创造一个人所未见过的新的东西。

11.如何理解艺术设计是知识创新体系的一部分?

【答案】创新是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设计即创新。

(1)设计是基于新知识的设计,设计新知识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新知识含量的多少决定了设计的质量和新产品的市场占有。

(2)新知识即创新的知识,新知识的含量愈高其创新内涵愈大。艺术设计中的新知识,既来自自然科学技术,又与艺术的创造联系在一起。艺术的创造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从本质上看,艺术性的创造亦是一种新知识的创构,即艺术创造是新知识的一部分,是艺术家、艺术设计师以艺术创作的方式所创造的艺术性的一种知识构成。这种知识构成不仅是新的而且是美的。它是艺术家、艺术设计师通过设计的方式,将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的,即通过产品,甚至是非物质产品的形式进行的创造。

(3)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过程,艺术设计是知识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设计是基于新知识的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师一直处于新知识的学习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开阔视野,掌握新的方法、新知识、新观念,使设计真正成为新知识的载体。

(5)总之,艺术设计是知识创新的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是艺术设计工作者艺术智慧的集中体现。

12.纯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关系。

【答案】在艺术的范畴内,只有功能、表现、作用甚至性质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一般而言,纯艺术与实用艺术相对,实用艺术包括现代艺术设计、建筑艺术、手工艺术和传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