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941农业经济学之现代农业经济学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6年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941农业经济学之现代农业经济学考研复试题库(一).... 2
2016年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941农业经济学之现代农业经济学考研复试题库(二).... 9
2016年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941农业经济学之现代农业经济学考研复试题库(三).. 15
2016年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941农业经济学之现代农业经济学考研复试题库(四).. 20
2016年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941农业经济学之现代农业经济学考研复试题库(五).. 25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农业剩余劳动力? 其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案】(1)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
(2)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类型
①按照特殊性不同分类
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特殊性的不同可分为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
a. 绝对剩余是指超过农忙季节需要的农业劳动力;
b. 相对剩余是指只是在农闲季节呈闲置状态的农业劳动力。
研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时,首先将绝对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安排他们常年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 其次,相对剩余的农业劳动力要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潜能,安排一些临时性的非农生产活动。
②按照产生原因不同分类
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积累型剩余、积累型剩余、替代型剩余和季节性剩余。
a. 积累型剩余
积累型剩余是指由于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增长过快,超过非农产业吸收量,以及农业劳动力与农业生产资料过量结合,其超出部分逐渐积累的一种剩余劳动力类型。
产生这种剩余的原因有:农村劳动力自然增长量大于转移量,沉淀在农业部门的劳动力逐渐增多; 农村劳动力迅速增加,农业资源不断减少,农业劳动力不断地被农业资源排挤出来,积累在农业部门。
b. 结构型剩余
结构型剩余是指由于宏观经济结构等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农业劳动力剩余的一种类型。其原因有:产业结构倾斜所造成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城乡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农业劳动力剩余; 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所造成的农业劳动力剩余。
c. 替代型剩余
农业劳动力替代型剩余主要原因有:农业机械增加,新技术应用替代了部分农业劳动力,替代下来的农业劳动力如不能及时转移出去; 工业部门用工业合成方法生产农产品的代用品,工业劳动力替代了农业劳动力,被替代下来的农业劳动力不能及时转出农业。
d. 季节性剩余
农业劳动力季节性剩余是指由农业有农忙和农闲强烈的季节性差异而形成的剩余劳动力。
2. 何谓农业劳动力? 农业劳动有哪些特殊性?
【答案】(1)农业劳动力的相关概念
狭义的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
广义的劳动力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或劳动资源,是一定区域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数量和质量。
(2)农业劳动的特殊性
①农业劳动在时问上具有强烈的季节性
农业劳动必须遵循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人们要按照生产对象本身自然生长规律的要求,在不同的阶段及时投入劳动。这就造成了不同季节农业劳动的项目、劳动量、劳动的紧张程度的巨大差异,产生了农业劳动季节性的特点。
②农业劳动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和地域性
由于地域差异以及空间上的位置固定性,使得农业劳动不得不在广大空间上分散进行,呈现出较大的分散性和地域性。
③农业劳动内容的多样性
农业生产包括众多的生产部门和项目,即使同一生产项目,在整个生产周期中的不同阶段,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和作业方式,使农业劳动具有多样性。
④农业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及不稳定性
农业生产的各个劳动过程不直接形成最终产品,但各个农业劳动过程却相互关联,上一个劳动过程的质量对下一个劳动过程的质量或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以至影响最终的生产成果,甚至给下一个生产周期带来影响。加之农业生产对外界自然条件的依赖,农业劳动的最终成果或效益具有不稳定性。
3. 中国目前上市交易的期货农产品有哪些? 分别在哪些国内期货交易所上市?
【答案】中国目前上市交易的期货农产品以及上市地点如表所示。
表 中国期货交易所交易农产品期货品种情况
4. 为什么在农业中家庭经营会大量广泛存在?
【答案】在农业中家庭经营会大量广泛存在的原因:
(1)农业生产特点与家庭经营的关系
①监督问题
要解决激励问题,首先要计算劳动量。只有将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劳动与最终的劳动成果及其分配直接挂起钩来,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而这只有在家庭经营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做到。通过劳动力市场雇佣仍不能解决计量和监督问题。
②决策问题
只有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决策权分散到直接生产者,农业决策才能灵活、及时、具体,才能取得好的效益。
(2)分工协作与农业家庭经营的关系
农业劳动对象生长发育的规律,决定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协作的简单性和稀少性。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协作多是简单协作。由于农业生产的大部分作业不能实行严格的分工协作,甚至一些简单的协作也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农业生产不适合采用工厂化劳动,而更适合采取家庭经营的方式。
(3)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家庭经营的关系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所采用的农业技术主要分为两类:①机械技术; ②生物、化学技术。在应用上多数农业技术的运用可以由单个人进行、小同类型的农业技术关联性较小、许多农业技术的运用可以小受家庭经营规模的限制,使得家庭经营适合农业技术进步。
(4)家庭的社会经济特性与农业家庭经营的关系
①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劳动激励多样 a. 家庭成员间利益和价值取向比较容易趋向一致;
b. 家庭无需靠纯经济利益的激励,就能够保持对其自身的目标和利益的基本一致性;
c. 家庭经营组织具有较持久的稳定性,家庭经营一般具有较长的预期,并能为实现这种预期而长时间自愿地协作。
因此,农业的家庭经营一般无需监督,管理成本几乎是最小的。
②家庭成员在性别、年龄、体质、技能上的差别有利于分工和劳动力的充分利用
家庭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合理分工,在时间上和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上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a. 在劳动安排上,平时一人为主,农忙时全家齐上阵,必要时还可雇工,农闲时除照管人员以外,其余均可外出兼业;
b. 在劳动时间被分割的相当细碎的农业活动中,一些闲散和辅助劳动力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5. 什么是土地的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 你认为应如何提高农业的集约经营水平?
【答案】(1)土地的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的概念
①粗放经营是指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进行粗耕粗作,广种薄收,主要靠扩大农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及收入的经营方式。
②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
(2)提高中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