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环境
【答案】环境:环境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外部条件。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它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之中。这个更大系统就是环境,它刘一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环境可以分为两人类:一类是一般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另一类是特殊环境,主要指组织内部环境,或称工作环境。
2. 教育现代化
【答案】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3. 教育预测
【答案】教育预测是指人类在教育领域中从事的预测活动。是以教育现象为预测对象,对其发展趋势或倾向做出科学的估计。教育预测具有预测活动的基本特征即前提性、时间性、描述性:前提性是指教育预测都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做出来的,前提条件又分为必然性前提和假设性前提; 时间性是指教育预测具有一定的时间概念,这种时间概念有时笼统地表示为“将来”,“今后”,“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也可以确切地给定,如1990年、2000年等; 描述性是指教育预测必须描述预测对象的特征,通过描述事物的特性如状况、数量、质量等的变化,进行预报或预言,这个描述可以概括地描述和说明,也可以用确切的数值或量词来表示。
二、简答题
4. 如何看待不同类型的教育行政体制?
【答案】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问的职权划分等构成。以下是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及各自的优缺点:
(1)集权制与分权制
①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和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指示为准。在教育上实行中央集权制的突出代表是法国。
②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其管辖范围内,有完全的独立权力,中央政府对其在权限内的事项不加干涉。实行分权制的典型代表是美国。
③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与分权制各有利弊
a. 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但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又极易使教育行政管理缺乏弹性,难于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b. 教育行政上的分权制最大的长处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避免一刀切,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可使教育适应各地的实际需要。权力保留在地方,还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下级机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权力过于分散,会带来对教育事业在领导与管理上的政令不统一,地方各行其是等问题,以致造成教育发展上的盲目混乱、教育行政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2)首长负责制与合议制
①首长负责制是指由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和责任,由一人承担的制度。或者说,是由一个人负责从上级那里承担任务,向上级汇报工作并全权指挥下级和处理下级请示的问题的制度。
②合议制就指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由集体承担的制度。或者一说一个集团中凡重大事项需经集体协商,才能作出决定的制度。
③首长负责制与合议制各有利弊
a. 教育行政上的首长负责制的优点在于,教育行政领导与管理的责任明确,职权集中,便于统一指挥,效率较高。其弊端是,教育行政职权集于一身,易出现独揽大权、滥用职权的现象。其教育行政效率又往往受制于首长个人的知识能力。
b. 教育行政上的委员会制的主要长处在于,在决策上能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分工合作,集体承担,既可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作用,又可避免一人滥用职权。其缺点是决策人多,易出现议而难决的问题,使决策过程变长变慢,降低行政效率。
(3)完整制与分离制
①完整制是指凡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一个机关的各构成单位所受上级的指挥监督,完全集中于一位行政首长或单一的机关。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现状属于完整制。
②分离制是指凡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机关的各构成单位所受上级的指挥监督不集中于一位首长或机关。教育行政上的分离制是指教育行政脱离一般行政而独立,地方教育行政不受地方政府的直接指挥。
③教育行政上的完整制与分离制也各有利弊
教育行政上的完整制
优点:
a. 各级政府直接领导监督教育事业,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规划和统一发展,有利于协调教育与社会其他各方面如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平衡,使教育能更充分发挥其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b. 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更主动地依靠教育。另外,教育直接归属各级政府领导监督,有利于教育经费的筹集。
弊端:
a. 使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政策措施缺乏独立性,难以适应地区的临时的、特殊的需要。 b. 易忽视教育自身规律,不利于按教育规律办教育。
c. 易造成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政府机构的决策指示的依赖性,妨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积极性的发挥。
d. 与经济等相比较,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容易被忽视。
教育行政上的分离制
优点:
a. 便于教育满足地方的特殊需要,有利于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提高教育行政的效率。
b. 在政府首长不健全领导不力的情况下,不会严重影响教育行政的整体。
缺点:
a. 容易使教育行政自成系统,难与社会其他部门相协调相配合。
b. 伸她方政府难干纤筹安排教育事业的分展。
5. 阐述教育课程实施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答案】教育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或者说是把官方课程转化为运作课程的过程。教育课程实施指导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1)咨询建议
课程实施是一件专业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更新、课程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教材等方面,还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人员相关。因此,有效地实施课程是不容易的。通过咨询可以使课程实施者获得有关的信息、建议以及建立在对实践中问题诊断基础上的专业性建议,使课程实施走向成功。
(2)经费援助
在现代教育指导行政中,经费援助这一手段备受青睐,在课程实施指导中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它虽不是对课程的直接限制,却能有力地控制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向。
(3)教师
教师是最直接的课程实施者,也是影响教学水平诸因素中的主导因素。一般讲,每一个课程计划都是对原有课程计划的扬弃。实施新的课程,要求实施者努力适应新课程标准,即要求实施者(主要是教师)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内容安排以及教学组织方式要有所改变,而这些改变首先来自于教师的新认识、新观念,其次是新的行为方式。组织指导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是对课程实施指导的根本内容。
(4)课程实施的交流
课程实施的交流,从参与者来讲主要是课程编制者与实施者之间的交流及实施者之间的交流。从内容上讲,课程编制者可以向实施者讲述隐含在课程中的一些基本假设、价值取向,可以提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