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Z0813史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古代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龙山文化
【答案】龙山文化是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因最先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龙山街道办事处(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而得名。龙山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千年左右,遍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南部及江苏、安徽、辽宁等地区。考古发现主要是磨制石器和黑陶,因此又称为黑陶文化。其制陶技术也有明显进步,器形日见匀称,种类日见增多,并掌握了高温封窑使铁元素充分还原的技术,烧出了灰陶和黑陶,其中龙山蛋壳陶堪称制陶工艺之极品。火候的提高,又为金属冶炼创造了前提,开始是天然铜矿石的冶炼,器物多为红铜; 后有少量铜锡、铜锌合金。铜器数量虽少,却为生产工具的革命性进步奠定了基础。龙山文化时期,人们仍为定居农耕,但畜牧业发展也较快,鸡犬猪羊牛马六畜兴旺。考古发掘证明,龙山文化与夏商文化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2. 大汶口文化
【答案】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遗存之一,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县大坟口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江苏省。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特征明显,社会经济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己发现的许多刻划符号被认为是古老的象形文字。当时的社会已产生严重的贫富分化,私有制逐渐形成,氏族制度瓦解,非常接近阶级社会。
3. 楚汉之争
【答案】楚汉之争是指继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封建统治权力而进行的战争。历时5年,最后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反秦农民起义军攻占秦都咸阳,秦亡。继之项羽入关,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分封诸侯王。其中刘邦被封为汉王,据巴蜀、汉中之地。八月,刘邦乘项羽镇压齐地叛乱之机,起兵攻占关中,远袭彭城,为项羽所败。便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势力,与项羽成相持局面,并派部将韩信攻掠赵、齐等地,项羽腹背受敌。汉四年,双方言和,以鸿沟为界。次年,项羽依约撤兵而刘邦再次乘机约韩信等人合力围追。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楚军全军覆灭。次年,刘邦即皇帝位于定陶附近的把水之南,国号汉,五月迁都于长安,史称西汉。
4. 五均六筦
【答案】五均六筦是王莽新政的城市经济政策,希望通过这一措施改善对工商业和财政的管理。“五均六筦”就是对六种经济活动实行管制,包括对盐、铁、酒实行专卖,政府铸钱,对名山大泽产品收税以及五均赊贷,即:政府对城市工商业经营和市场物价进行管制并办理官营贷款业务
等。不过这些措施中包含不利于实行的成分,遭到工商业者的联合反对,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混乱。
5. 户调制
【答案】户调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按户征收赋税的制度。始于东汉末年,献帝建安五年(200,曹操在充、豫两州征收户调,征收物为绵、绢,建安九年(204年),正式颁布户调令,规年)
定每户征收绢2匹、绵2斤,这是历史上首次颁布的户调制度,户调的实行,取代了汉朝以来的
,西晋制定户调式,西晋算赋和口赋,从此与田租一起成为国家的正式赋税。太康元年(280年)
灭亡后,东晋南北朝仍有实行,至太和九年(485年)均田制实施后,户调制被废止。
6. 刘智
【答案】刘智,字介廉,号一斋,清上元(南京)人,为清初回族伊斯兰教著名学者著作家,其修身研阅经史百家之籍,览读西洋书百余种,呕心沥血,潜心著书立说达40余年,遂创具中国特色之伊斯兰教思想体系,学者誉之为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思想集大成者,广大穆斯林尊奉为“先贤”。刘智一生著书数百卷,《天方典礼》被收入乾隆时编纂之《四库全书》。
7. 睡虎地秦简
【答案】睡虎地秦简是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代竹简,共1000余支,内容大部分是秦的法律及文书。竹简上的《秦律》包括法律条文三种,治狱案例一种。法律条文第一种不仅有一部分律文,而且有关于律文的解释; 第二种是关于农田、粮仓、货币、贸易、徭役、徒刑、狩猎、度量衡等方面的律令,有《田律》、《仓律》、《置吏律》、《军爵律》等近20个标题; 第三种包括《游士律》等,并且有具体的解释。治狱案例是对一些案例的审讯、调查等具体纪律。睡虎地秦简为我们了解和研究《秦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8. 怯薛制度
【答案】怯薛制度是指蒙古和元朝的禁卫军制度。怯薛原意是轮流值宿守卫,是从草原贵族们豢养亲兵(那可儿)制度发展而来的,在完成蒙古统一事业的过程中,成吉思汗称汗后,下令挑选各部贵族子弟及自由民中有技能、身体健全者,组成一支一万人的怯薛,即禁卫军。这支军队由他直接指挥,驻扎在他的殿帐周围。分为四班,由四个亲信的那司儿任怯薛长,每三日轮流值班。怯薛军是蒙古军的精锐,也是对地方加强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
二、简答题
9. 简述两税法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评价。
【答案】唐德宗建中元年在宰相杨炎的主持下实行两税法。
(1)背景
①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大批流失,军阀割据局面逐渐形成,山东、河北、河南不再为朝廷所有,政府的经济实力大幅削弱,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②国家控制的土地微乎其微,指望依靠名存实亡的均田制以解决财政危机,难以收到预期的
效果。
③为了应付浩大的财政支出,政府增加了许多新的税目,这种方式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财政困境,反而造成赋役制度的进一步混乱。
④方镇州县各自为政,巧立名目,贪官污吏中饱私囊。豪强富户百般规避,转嫁负担,贫弱百姓则旬输月送,不得休息。
以上情况表明不改变旧的赋役征收原则,仅靠加重对现存课丁的压榨来维持财政收入的办法已经走上了绝路。
(2)内容
基本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 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主要内容包括:
①统一税目,以户税与地税为核心,将租庸调、杂摇以及其他一切赋敛纳入两税。
②依据土地财产划分户等,不论主客、丁中一律按户等高下征税,行商由所在地征收三十分之一。
③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
④量出以制入,以大历十四年的全国垦田数作为两税征收的基准额分摊各州。
(3)评价
两税法是中国古代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赋役制度改革。
①顺应了赋役制度发展趋势,扩大税源,使唐政府的财政状况走出困境。
②立法较为公平,有助于改变赋役不均的现象,大大增加了政府控制的户口。
③成为调节国家、地主、农民三者关系的重要的手段。
④唐政府长期不调整户等,使以贫富为差的原则不能充分体现。
⑤户税以钱定数,而钱币流通不足,渐至钱重物轻,农民实际负担随着物价趋势不断加重。⑥小的附加税并未完全囊括入内,政府仍有加重剥削的机会。
总的来看,这些缺陷主要是统治者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非法之不善。
三、论述题
10.清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清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制度方面
①皇权的加强
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的满汉大臣组成,设有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官职。主要职责是恭撰上谕。军机处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分离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职权,后总揽军政大权,成为真正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内阁和议政大臣会议的权力被彻底地削弱,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
②对地方事务的管理
清前期共设置十八省,省级最高行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每省设提督学政,主管教育、科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